招蚊指数
研究所出品
招蚊指数包含基因对体质和基因对心理两者的影响。招蚊指数越高,你相比其他人可能越容易(或越容易感觉)吸引蚊子。
* 但根据当前研究结果,基因造成的影响有限,更多影响你是否招蚊的还是其他因素。同时因相关位点较多便不在该页一一列出。
哪些因素让蚊子过多关注你?
蚊子主要靠嗅觉、视觉和热量来定位猎物。在50米外,蚊子就能探测到猎物散发的二氧化碳,靠近后再通过气味和热量来确定最终的“就餐”着陆点。
既然基因的影响有限,那么还有哪些因素会使人更招蚊子?
招蚊指数包含基因对体质和基因对心理两者的影响。招蚊指数越高,你相比其他人可能越容易(或越容易感觉)吸引蚊子。
* 但根据当前研究结果,基因造成的影响有限,更多影响你是否招蚊的还是其他因素。同时因相关位点较多便不在该页一一列出。
蚊子主要靠嗅觉、视觉和热量来定位猎物。在50米外,蚊子就能探测到猎物散发的二氧化碳,靠近后再通过气味和热量来确定最终的“就餐”着陆点。
既然基因的影响有限,那么还有哪些因素会使人更招蚊子?
相关数据:在23魔方的数据中,79%的女性表示自己比其他人更招蚊子,而男性为70%。
相关数据:在23魔方的数据中,容易出汗的人里有高达 78% 的人表示自己更招蚊子,而不容易出汗的人群中认为自己招蚊子的占比是 65%
相关数据:在23魔方的数据中,四种血型的人群认为自己更招蚊子的人数占比分别为: O 型78%, B 型75%, A 型71%,和 AB 型61%。
相关数据:在23魔方的数据中,蚊子叮后起包宽度远大于 2.5 厘米的人认为自己更招蚊子的占比,是起包宽度远小于0.5厘米人的4倍 ;而对于被叮后非常痒的人群,认为自己更招蚊子的占比比不觉得痒的人群的高出6倍。
我们的检测是使用极少量 DNA 来检测 70~80 万位点,受检测技术限制会有约 1% 的位点(预计 7~8 千个)无法检出。并且这些位点随机分布,可能会落在用于解释项目结果的位点中,从而影响您此项目的检测结果。
结合研究所问卷收集的数据和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的研究志愿者基因数据,研究人员利用计算生物学、机器学习方法,来寻找和性状相关的基因位点,并据此构建预测模型。
研究人员会在研究所持续收集数据来不断校验并优化预测模型。随着数据规模变大,模型获得更充分的校正和验证,此时它会被呈现在正式报告中。
*研究所致力于发现基因和环境对个体在更多方面的具体影响,诚邀并感谢大家参与研究问卷填写。
感谢你参与23研究所此项目的问卷调查,特发荣誉证书。
证书请登录APP查看。
研究所通过预测模型计算出不同的基因结果,下图中的不同组代表了不同的基因结果。每个基因结果中,23魔方用户的表型分布如下图。
和周围的人相比,你被咬的次数多
和周围的人相比,你被咬的次数少
样本数23400
项目上线
研究进展中的项目预测结果是通过大数据建模得到的,而 AUC (Area under curve) 是机器学习中评价模型综合性能的常用指标,通常在 0.5~1 之间。
AUC 越高,表示预测模型的整体性能越好。
AUC 与准确率 (Accuracy) 的区别在于,AUC 需同时考虑对于阳性(患病)和阴性(未患病)的准确率。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患病率为 1% 的病,只要预测所有人都不患病,那么准确率也达到了 99%。但这只考虑了阴性情况,这并不能说明预测模型的整体性能好。
因此,用准确率来评判预测模型较为片面,AUC 能更好的评价模型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