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方氏
家族
基因家族介绍
家族遗传标记为 O-CTS3518,共祖时间为 2060 年前,推测为新安方氏家族。该类型男性人口约占中国男性人口的 0.34%,方姓为第一大姓,主体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
新安方氏家族
形成时间
根据推算,O-F11 的下游 O-CTS3518 形成于 2060 年前(两汉之际),分化形成多个支系,表现为强烈的簇状爆发。其下游在随后的四五百年里表现为连续地分化,证明 O-CTS3518 类型在此阶段积累了一定的家族人口。也即是说,O-CTS3518 类型是一个肇始于两汉之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过人口快速发展的家族。
据安徽歙县、浙江淳安的《方氏宗谱》记载,在西汉末年,河南人方纮为逃避王莽之乱,带领家族迁移到丹阳郡歙县东乡(今浙江淳安),新安方氏由此源起。
由于 O-CTS3518 类型与方氏关联性强,形成分化的时间与新安方氏源起的时间基本一致,由此我们推测 O-CTS3518 类型可能为新安方氏家族。
分布情况
将 O-CTS3518 的等位点投放到芯片做大范围的人群筛查,结果发现该类型男性人口占中国现代汉族男性人口的 0.34%,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市。其中在浙、皖、闽、粤、鄂、台等省相对集中。需要注意的是,该类型在今浙江淳安约有 11% 的男性人口比例,在安徽黄山地区有近 4% 的男性人口比例。
该类型人口分布与历史上新安郡的所辖区域(安徽黄山、安徽绩溪及江西婺源、浙江建德、浙江淳安等地)高度重合。根据家族溯源问卷及该地域方氏家谱信息的搜集分析,发现该支系可能对应到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新安郡大族——新安方氏。
0.36%
0.65%
0.93%
1.22%
浙江省
1.50%
福建省
0.91%
安徽省
0.71%
广东省
0.62%
湖北省
0.61%
台湾省
0.55%
江西省
0.46%
海南省
0.41%
贵州省
0.36%
上海市
0.36%
云南省
0.32%
四川省
0.31%
江苏省
0.29%
湖南省
0.29%
河南省
0.22%
重庆市
0.21%
黑龙江省
0.19%
宁夏回族自治区
0.15%
广西壮族自治区
0.13%
甘肃省
0.13%
吉林省
0.13%
山西省
0.11%
天津市
0.11%
北京市
0.11%
内蒙古自治区
0.10%
陕西省
0.10%
河北省
0.09%
辽宁省
0.08%
山东省
0.08%
- 展开
新安方氏家族
家族情况介绍
新安方氏为徽州大姓,谱载原为中原人,后徙入新安郡,成为当地的大族。据安徽歙县、浙江淳安的方氏族谱记载,其始迁之祖为汉代河南人方纮,为逃避王莽之乱,迁移到丹阳郡歙县东乡(今浙江淳安)。谱载方纮生有儿子方雄,方雄共有三子,长子方济;次子方储,三子方俨(以上见于史料记载的有方储,东汉汉章帝时曾任洛阳令)。方储又生有三子:方仪、方觌、方洪。方仪的子孙,迁徙繁衍于严州、婺源、衢州、越州,方觌的子孙,繁衍于九江、滁阳、莆田;方洪的子孙则分衍于徽州、宣州、池州、秀州、湖州、常州。总的来说,东汉以来,新安方姓的迁移繁衍多在南方,特别是古徽州、严州及周边地区。
家族名人简介
方储方储
方储
东汉丹阳郡歙县人。善天文,汉章帝时曾任洛阳令。汉章帝欲出巡南郊,方储进言说会有疾雨暴风不可外出。皇帝疑其妄言,方储因此饮鸩而死。而后果然有大风暴雨。(谢承《后汉书》)
了解更多方清方清
方清
唐中期江南起义军首领。歙州(治今安徽省歙县)人。762年,在歙州率饥民起义。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次年,与江西义军陈庄部联合,屯兵于秋浦(今安徽贵池一带)鸟石山,连克县邑城镇。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攻克歙州,杀刺使庞濬。唐派袁傪、孙全绪合围义军。766年(代宗大历元年)在石埭城(治今安徽石台)被杀。
了解更多方干方干
方干
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作有《方干诗集》。
了解更多姓氏分布
目前,属于该类型的人口中,方姓用户约占 12.00%,为第一大姓,其余有周、张、陈、李、林、王等姓。
现代新安方氏家族后裔的
姓氏占比情况12.00%
方
5.26%
张
4.90%
周
4.04%
李
3.92%
林
3.79%
陈
3.43%
王
3.06%
吴
3.06%
汪
2.45%
黄
2.20%
刘
2.20%
杨
1.84%
叶
1.59%
徐
1.47%
朱
1.47%
高
1.47%
金
1.47%
邵
1.47%
胡
1.35%
何
0.98%
余
0.98%
郑
0.86%
蔡
0.86%
倪
0.86%
沈
0.73%
董
0.73%
孙
0.73%
马
0.73%
陆
0.61%
姚
0.61%
许
0.61%
潘
0.61%
廖
0.61%
傅
0.61%
熊
0.61%
郭
0.61%
罗
0.61%
袁
0.49%
詹
0.49%
蒋
0.49%
肖
0.49%
钱
0.49%
贺
0.49%
钟
0.49%
范
0.49%
章
0.49%
程
0.49%
童
0.37%
任
0.37%
伍
0.37%
吕
0.37%
唐
0.37%
卢
0.37%
姜
0.37%
邹
0.37%
施
0.37%
巫
0.37%
骆
0.37%
江
0.37%
洪
0.37%
谢
0.37%
赵
0.37%
颜
0.37%
白
0.24%
宋
0.24%
翁
0.24%
冯
0.24%
祝
0.24%
鲜
0.24%
段
0.24%
严
0.24%
戴
0.24%
康
0.24%
韦
0.24%
项
0.24%
侯
0.24%
付
0.24%
曹
0.24%
季
0.24%
戚
0.24%
赖
0.24%
龚
0.24%
温
0.24%
鲍
0.24%
阮
0.24%
鲁
0.24%
盛
0.24%
庄
0.24%
田
0.24%
薛
0.24%
涂
0.24%
彭
0.12%
龙
0.12%
梁
0.12%
云
0.12%
俞
0.12%
万
0.12%
孔
0.12%
毛
0.12%
全
0.12%
滕
0.12%
陶
0.12%
晏
0.12%
樊
0.12%
孟
0.12%
燕
0.12%
舒
0.12%
缪
0.12%
邓
0.12%
曾
0.12%
武
0.12%
阎
0.12%
劳
0.12%
苏
0.12%
史
0.12%
虞
0.12%
欧阳
0.12%
汤
0.12%
褚
0.12%
石
0.12%
藏
0.12%
邱
0.12%
湛
0.12%
闵
0.12%
芦
0.12%
饶
0.12%
尹
0.12%
牛
0.12%
柳
0.12%
郁
0.12%
奚
0.12%
欧
0.12%
丁
0.12%
穆
0.12%
凌
0.12%
柯
0.12%
杜
0.12%
易
0.12%
喻
0.12%
崔
0.12%
池
0.12%
冷
0.12%
解
0.12%
丰
0.12%
顾
0.12%
萧
0.12%
韩
0.12%
楼
0.12%
雷
展开人口分布
该类型男性人口占中国现代汉族男性人口的 0.34%,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市。其中在浙、皖、闽、粤、鄂、台等省相对集中。
0.36%
0.65%
0.93%
1.22%
浙江省
1.50%
福建省
0.91%
安徽省
0.71%
广东省
0.62%
湖北省
0.61%
台湾省
0.55%
江西省
0.46%
海南省
0.41%
贵州省
0.36%
上海市
0.36%
云南省
0.32%
四川省
0.31%
江苏省
0.29%
湖南省
0.29%
河南省
0.22%
重庆市
0.21%
黑龙江省
0.19%
宁夏回族自治区
0.15%
广西壮族自治区
0.13%
甘肃省
0.13%
吉林省
0.13%
山西省
0.11%
天津市
0.11%
北京市
0.11%
内蒙古自治区
0.10%
陕西省
0.10%
河北省
0.09%
辽宁省
0.08%
山东省
0.08%
- 展开
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