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闽西杨氏家族

家族的遗传标记为O-MF23421,
它的形成时间为 1660 年前

基因家族介绍

家族遗传标记为 O-MF23421,共祖时间约为 1660 年前,推测为集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台湾及四川的一支杨氏家族。目前,该类型占中国男性人口的比例约为 0.05%,杨姓占比约为 58.33%


溯源分析

  • 姓氏关联

    姓氏关联

    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统计,在父系属于 O-MF23421 类型的群体内,杨姓占比约为 58.33%,为该类型第一大姓,远高于其他姓氏的占比,也高于杨姓全国人口占比(约为 3.08%),差异极为显著。

     

    据此,我们推测 O-MF23421 类型可能对应一支以杨姓为主体的家族。


    现代闽西杨氏家族后裔的
    姓氏占比情况

    58.33%

    8.33%

    8.33%

    8.33%

    8.33%

    8.33%

    展开
  • 分布情况

    分布情况

    目前,根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统计,O-MF23421 类型占中国男性人口的比例约为 0.05%。

     

    该类型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四川,尤其集中在闽西的「南三龙」地区(南平、三明、龙岩)。在湖北武汉、湖北鄂州、四川广安、四川成都、云南保山、广东珠海等地,该类型也有较多分布。

     

    从分布情况来看,该杨氏家族可能肇源于闽西地区。


  • 形成时间

    形成时间

    根据推算,O-MF23421 类型共祖于 1660 年前,即共同祖先大概生活在南北朝时期。

     

    该支杨氏为闽西「南三龙」地区人口最多的杨氏支派,查闽粤台川四地相关的杨氏宗谱,有以下杨氏支:

     

    福建三明泰宁杨氏,其始祖于唐贞观四年(630 年),为平息泰宁开善九峰山的山寇高海、高澄作乱而迁入泰宁。

     

    三明将乐县杨氏,其始祖杨荣,字子江,以进士授西镛州司户,因官定居于将乐县龙池团。元初,该家族的后裔杨太一郎又自将乐迁居连城表席里南坑,为连城始祖。太一郎次子九二郎、九三郎,母丧后因住房火灾被毁,迁居杨家坊。明洪武元年,九三郎五世孙德辅迁居芷溪背园,明永乐十一年,九二郎六世孙仕荣迁居芷溪。

     

    据广东韶关等地的杨氏家谱记载,明代有杨氏自福建上杭迁居广东河源、韶州等地者。清初,闽粤的杨氏群体又有随着「湖广填四川」的浪潮而落籍四川等地。在明清时期,闽西杨氏随着台湾开发的浪潮,不断有渡海登台,定居台湾者。

     

    闽西杨氏载于史志者人物众多,时期早到北宋,主要人物有:

     

    杨时(1053 年—1135 年),字中立,号龟山。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福建三明将乐县)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北宋熙宁九年(1076 年)进士及第。历任徐州、虔州司法和浏阳、余杭、萧山等县知县以及无为军判官、建阳县丞、荆州府学教授、南京敦宗院宗子博士、秘书郎、迩英殿说书、右谏议大夫、国子监祭酒、给事中、徽猷阁直学士、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

     

    杨时先后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是「程门立雪」典故的原型人物。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他将「二程」洛学传播至东南等广大地区,在「二程」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闽学及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为理学南传及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方,字子直,号澹轩,汀州(今福建长汀县)人,约生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 年),卒于嘉定四年(1211 年)。隆兴元年(1163 年)进士。为宋代大儒朱熹高足,与杨简、杨楫号称「朱门三杨」。

     

    杨簧,原名杨笙,字履春,号竹圃,福建连城县芷溪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丙申岁正月十二日辰时,卒于清道光后期。嘉庆庚辰进士,官至江苏巡抚、护理两江总督。著有《竹圃诗文集》。

     

    由于该杨家族历史久远,关于该家族更为详细的内部支系分化脉络以及更精确的共祖时间,需要属于该家族的更多用户参与父系深度测试,并提供谱系资料以资研究。


社区讨论

默认头像

参与讨论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