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
公族
基因家族介绍
陈国公族,家族基因标记为 O-F4249,共祖时间约在 2980 年前,推测为西周至春秋时期陈国国君一脉。据统计,如今该家族后裔已广泛地分布于全国,约占中国男性人口的 0.87%。
溯源分析
分布情况
通过对 O-F4249 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仅考虑西周时期所包含地区),我们发现如今该类型人群主要集中在河南、山西、陕西等中原至关中一带。而其中,以河南省焦作市、陕西省咸阳市两地最为集中,占到了当地人口的 4% 以上。
根据史籍记载,陈国的封地就在今天的河南东部地区。春秋时期,陈国被楚国灭掉,而曾经逃往齐国的陈完一支逐渐发展壮大,后来取代姜齐成为新的诸侯,史称「田氏代齐」。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削弱各地豪强望族,以增强关中的经济实力,下令把战国时的齐、楚、燕、赵、韩、魏六国贵族的后裔和各地方豪族阀阅共计十万多人迁徙到关中(今陕西咸阳)一带定居,其中的齐国田氏是陈国后裔中发展得较为壮大的一支,也是被重点迁徙的对象。
0.55%
0.84%
1.14%
1.43%
山西省
1.72%
陕西省
1.50%
宁夏回族自治区
1.48%
河南省
1.29%
山东省
1.23%
湖北省
1.13%
江苏省
1.08%
辽宁省
1.07%
吉林省
1.04%
安徽省
1.01%
黑龙江省
1.01%
河北省
0.97%
北京市
0.97%
内蒙古自治区
0.96%
甘肃省
0.85%
天津市
0.83%
重庆市
0.82%
湖南省
0.77%
云南省
0.75%
上海市
0.72%
四川省
0.70%
江西省
0.66%
台湾省
0.55%
浙江省
0.52%
贵州省
0.4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46%
青海省
0.37%
广西壮族自治区
0.33%
福建省
0.30%
广东省
0.26%
- 展开
支系情况
据统计,O-F4249 的全国男性人口占比约为 0.87%,说明该家族在历史上有过一次或者多次人口大爆发。而我们在对 O-F4249 支系进行研究时,发现该类型在先秦时期就曾先后出现过两次比较显著的人口增长,这在距今 3000 年前后形成的基因标记中是非常有特点的。
其中,第一次爆发出现在 O-F4249 下,时间约在 2980 年前,这与西周初年陈国的建国时间(公元前 1046 年)大致对应。第二次爆发则是出现在 O-F4249 下游的 O-FGC23868 支系,时间在约 2510 年前,这与春秋时期田常专权齐国时间(公元前 481 年)大致对应,而且该次人口爆发比第一次的程度更强烈。
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春秋时期,陈厉公之子陈完为避祸从陈国逃到齐国并且定居下来,后来子孙在齐国一步步发展壮大,至田常专权后,田常为壮大田氏,「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余男」。最终田氏一支发展至田和时正式取代姜齐,成为新的诸侯齐国,史称「田氏代齐」。
家族详情
家族情况介绍
陈国(公元前 1046 年—前 478 年),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妫姓诸侯国,为「三恪」和春秋十二诸侯之一。陈国国君一脉是帝舜后裔,首位国君为曾担任周文王的陶正(掌管制作陶器的官)一职的遏父之子妫满。陈国建都于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是今天的河南省东部地区。
从公元前 1046 年妫满受封起,至公元前 478 年陈湣公被楚惠王所杀为止,陈国共历 25 世,国祚 568 年,中间经历过两次亡国和两次复国。
家族名人简介
陈胡公陈胡公
陈胡公
陈胡公,即妫满,亦称陈满、陈胡公满、虞胡公。妫姓,名满,陶正遏父之子,因封于陈国而为陈氏,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长女大姬嫁给舜帝后裔的妫满为妻,封于陈地,建立陈国,奉祀舜帝。妫满在位期间,修筑陈城,以抵御外敌入侵,并以周朝的礼义德治教化百姓,使陈国成为礼仪之邦。妫满选贤任能,扬善惩恶,励精图治,使陈国位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
妫满死后,谥号胡公,为陈胡公。其子犀侯继位,为陈申公。陈胡公是陈氏的得姓始祖。西汉末年,陈胡公的后裔王莽称帝后,追尊陈胡公为陈胡王,庙号统祖。
了解更多陈完陈完
陈完
陈完(公元前 705 年—?),陈国(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人,春秋时陈国陈厉公之子,谥号敬仲。
陈完在陈国时,因父亲陈厉公被陈庄公害死而无法继承国君之位,只做了大夫。陈庄公去世后,弟弟陈宣公即位。陈宣公为立宠妃之子而杀死了太子御寇,陈完因与太子交好,害怕灾祸连累到自己,于是就逃到了齐国,并把陈氏改为田氏。后世尊陈完为田氏始祖。
齐国国君齐桓公想要让陈完做卿,陈完推辞不受,只做了管理百工的工正。公元前 386 年,陈完的后裔田和被周安王封为诸侯,正式取代齐国,史称「田氏代齐」。王莽是陈完一支的后裔,称帝后追尊陈完为齐敬王,庙号世祖。
了解更多现代陈国公族后裔的
姓氏占比情况9.21%
王
8.56%
张
6.12%
李
5.42%
陈
3.58%
刘
2.87%
杨
2.28%
徐
2.17%
周
1.90%
黄
1.84%
赵
1.79%
于
1.46%
孙
1.41%
吴
1.30%
朱
1.19%
郭
1.19%
郑
1.14%
马
1.08%
冯
1.03%
曹
0.92%
柯
0.87%
袁
0.87%
高
0.87%
第五
0.81%
田
0.81%
胡
0.76%
许
0.70%
潘
0.70%
何
0.70%
宋
0.65%
韩
0.65%
戴
0.60%
吕
0.60%
任
0.60%
陆
0.60%
范
0.54%
崔
0.54%
白
0.54%
贾
0.54%
顾
0.54%
丁
0.54%
蔡
0.49%
林
0.49%
蒋
0.49%
金
0.49%
薛
0.43%
魏
0.43%
姜
0.43%
沈
0.43%
段
0.43%
靳
0.43%
邱
0.43%
禹
0.38%
侯
0.38%
肖
0.38%
董
0.38%
杜
0.38%
修
0.38%
辛
0.33%
彭
0.33%
龚
0.33%
万
0.33%
耿
0.33%
武
0.33%
梁
0.33%
谢
0.33%
俞
0.33%
苏
0.33%
荣
0.33%
叶
0.27%
邵
0.27%
余
0.27%
常
0.27%
姚
0.27%
唐
0.27%
汪
0.27%
乔
0.27%
翟
0.27%
谭
0.27%
成
0.22%
曾
0.22%
罗
0.22%
柴
0.22%
石
0.22%
季
0.22%
钱
0.22%
柳
0.22%
卢
0.22%
倪
0.22%
闫
0.22%
孟
0.22%
毛
0.22%
左
0.22%
钟
0.22%
岳
0.22%
陶
0.22%
原
0.16%
焦
0.16%
付
0.16%
邹
0.16%
牛
0.16%
向
0.16%
邢
0.16%
洪
0.16%
阎
0.16%
方
0.16%
聂
0.16%
雷
0.16%
江
0.16%
邓
0.16%
狄
0.16%
庞
0.16%
施
0.16%
廖
0.16%
汤
0.16%
卞
0.16%
游
0.16%
毕
0.16%
兰
0.11%
车
0.11%
汝
0.11%
宣
0.11%
翁
0.11%
包
0.11%
臧
0.11%
秦
0.11%
富
0.11%
祝
0.11%
费
0.11%
关
0.11%
程
0.11%
夏
0.11%
安
0.11%
晏
0.11%
艾
0.11%
盛
0.11%
葛
0.11%
屈
0.11%
殷
0.11%
文
0.11%
米
0.11%
裴
0.11%
庄
0.11%
尹
0.11%
仇
0.11%
齐
0.11%
申
0.11%
樊
0.11%
卫
0.11%
史
0.11%
符
0.11%
郝
0.11%
戚
0.11%
商
0.11%
时
0.11%
沙
0.11%
贺
0.11%
司
0.11%
仲
0.11%
闻
0.05%
计
0.05%
利
0.05%
覃
0.05%
傅
0.05%
南
0.05%
舒
0.05%
诸
0.05%
那
0.05%
颜
0.05%
韦
0.05%
景
0.05%
满
0.05%
钭
0.05%
康
0.05%
强
0.05%
吉
0.05%
井
0.05%
胥
0.05%
卓
0.05%
梅
0.05%
苗
0.05%
霍
0.05%
冉
0.05%
储
0.05%
禚
0.05%
随
0.05%
桑
0.05%
曲
0.05%
晋
0.05%
蔚
0.05%
鲍
0.05%
斯
0.05%
花
0.05%
项
0.05%
鄢
0.05%
管
0.05%
熊
0.05%
代
0.05%
占
0.05%
虞
0.05%
党
0.05%
爱新觉罗
0.05%
宿
0.05%
栾
0.05%
褚
0.05%
尚
0.05%
应
0.05%
萧
0.05%
缪
0.05%
章
0.05%
池
0.05%
路
0.05%
温
0.05%
房
0.05%
仝
0.05%
闵
0.05%
危
0.05%
丘
0.05%
伊
0.05%
黎
0.05%
伍
0.05%
穆
0.05%
山
0.05%
乌
0.05%
门
0.05%
燕
0.05%
日
0.05%
匡
0.05%
阮
0.05%
祁
0.05%
爱
0.05%
娄
0.05%
严
0.05%
天
0.05%
桂
0.05%
全
0.05%
飞
0.05%
饶
展开0.55%
0.84%
1.14%
1.43%
山西省
1.72%
陕西省
1.50%
宁夏回族自治区
1.48%
河南省
1.29%
山东省
1.23%
湖北省
1.13%
江苏省
1.08%
辽宁省
1.07%
吉林省
1.04%
安徽省
1.01%
黑龙江省
1.01%
河北省
0.97%
北京市
0.97%
内蒙古自治区
0.96%
甘肃省
0.85%
天津市
0.83%
重庆市
0.82%
湖南省
0.77%
云南省
0.75%
上海市
0.72%
四川省
0.70%
江西省
0.66%
台湾省
0.55%
浙江省
0.52%
贵州省
0.4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46%
青海省
0.37%
广西壮族自治区
0.33%
福建省
0.30%
广东省
0.26%
- 展开
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