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沈尹钲铖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在江西高安县出土,现藏上海博物馆。器上有铭文42字,是研究东周时期徐国历史的重要资料。铭文虽经众学者研究我们首先根据以往研究结论,同时参以己见将该器铭文释写如次:



综上所述,“徐沈尹者故梁”当读为“徐沈诸梁”,沈诸梁是作器者,曾在楚国任令尹兼司马,并在叶县任县公,世称叶公。“徐”字冠于沈诸梁名字的前面,表明沈诸梁虽身为楚国高官,但其祖上或为徐国(或群徐)人。

再比如1980年在舒城九里墩春秋墓发掘出土了1件与钟离国相关的带铭文青铜鼓座。
铭文中有“余敖厥于之玄孙童麗公鱼”“至于淮之上”等内容,明确为钟离国器,器主为钟离公鱼。
余即是徐,徐余在当时应该是通用或还没造出徐字,铭文上一般是余+阝余敖厥可能是第一代钟离国君。

著录于宋人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的《之利钟》,据董楚平先生《吴越徐舒金文集释》考证,为越王句践的铭功重器。铭文记载,在句践灭吴以后的庆功会上,有“余之客”与“诸侯”-起往庆,并献上“万年之后,世代自宁,四嵩(鄙)同安”的贺词。“余之客”,是客居越国的徐人领袖。吴灭徐后,徐人流寓越国各地,吴是徐、越的共同敌人,在越灭吴过程中,徐人可能起过作用,故得参加庆功盛会。亡国徐人,已非诸侯,故在“诸侯”之外,另列“徐客”,客字更切合当时在越徐人的身份。
综上表明徐国宗室当时还是以余自称,应该是直系才能有。

僭越者
2 赞
嬴徐
4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