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库
- 姓氏详情
于
于姓起源自哪里
于姓主要有两大来源:子姓和姬姓。
第一支出自子姓。商朝时,盂器皿是当时生活中必需品。河南睢县一带生活着一支擅长制作盂器皿的部落,称盂部落,也称于方,即在甲骨文的卜辞中所屡见的盂方。到了商朝后期,盂方为商所灭,商王武丁之子封为于侯,后迁移到今河南沁县西北。《皇王大纪》记载:商末“西伯勘黎,邘侯来援,南宫适虏邘和黎二君,迁邘侯于翟,免黎侯归国自省”。于侯也称邘侯。周初国灭,子孙以国名为氏,于侯子孙分别北迁于河南濮阳东南和山西盂县。这是史书上最早记录的于姓人群,至少有3100年的历史。
第二支出自姬姓。周成王封二弟邘叔于旧于地,即今河南睢县,后又迁到河南沁县西北,侯爵,史称姬姓于国。姬姓于国,国小势弱,在周平王东迁洛阳后,于国被郑国所灭。子孙遂以于为姓。当代于姓多自称为周武王的后裔。姬姓于氏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于姓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宋朝时期,于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当时于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于姓总人口的21.3%。于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四川、浙江,大约占于姓总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北、山西、广西、湖北、江西、江苏等地;其他地区缺少资料。全国形成了以鲁豫、四川、浙江为中心的三大块于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于姓大约有2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为明朝第八十五位姓氏。宋元明600余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于姓人口的增长快于全国人口的增长。当时于姓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北,大约占于姓总人口的63%;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江西、四川、山西,集中了于姓总人口的29%。山东仍为于姓第一大省,大约占于姓总人口的40%。宋元明期间,于姓的分布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部和东南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山东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于姓分布特点。
当代于姓的地域分布
23魔方的基因检测用户中,于姓用户的籍贯地域主要分布在山东 (占比 31.0%) 、辽宁 (占比 11.8%) 、北京 (占比 7.6%) 等地。
6.3%
12.5%
18.6%
24.8%
山东
约31.0%
辽宁
约11.8%
北京
约7.6%
河北
约7.4%
吉林
约7.2%
黑龙江
约6.8%
- 展开
23魔方家族库有哪些于姓家族
于姓在23魔方家族库中目前有 140 个家族,家族数在23魔方的所有姓氏中排名第 80。分布区域覆盖 17 个省份。
山东于氏
43 个于姓家族
山东烟台于氏家族一支、山东乳山于氏家族一支、胶东于氏家族一支、山东于氏家族一支、山东威海于氏家族一支
浙江于氏
41 个于姓家族
浙江金华浦江于氏、浙江金华浦江于氏、浙江金华浦江于氏、浙江金华浦江于氏、浙江金华兰溪于氏
辽宁于氏
9 个于姓家族
胶东于氏家族一支、胶东乳山于氏家族、胶东海阳于氏家族、辽宁大连于氏家族一支、山东莱州于氏家族一支
确认基因标记的真实于姓家族
在23魔方的家族库中,胶东海阳于氏家族、胶东乳山于氏家族、胶东文登于氏家族等于姓家族的「基因标记」已经确认,可以通过检测基因找到真实的家族成员。
于姓主要有哪些民族
于姓的子孙,几千年中一直活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战国后期,于姓已经迁移到山东,在山东郯城的一支后裔随鲜卑族拓跋邻部迁徙到代地,即今山西北部和河北西北一带,改姓万纽于氏。在北魏时复随鲜卑人南迁,进入河南,北魏孝文帝时又改为于姓。组成于姓第三支的成分为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包括汉朝匈奴人的于氏、北魏西域于阗国人的于氏、清朝满洲八旗姓尼玛哈氏部落。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也逐渐同化成汉族。在明朝以后,于姓在东方稳定发展,尤其在山东和东北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北方姓氏。
当代于姓民族分布
23魔方的基因检测用户中,于姓用户的民族主要有汉族 (占比 93.5%) 、满族 (占比 3.5%) 等。
于姓有哪些基因标记
Y染色体与姓氏一样,遵循父子相传的规则,因此 Y 染色体单倍群可以作为家族的基因标记。23魔方的于姓用户,Y染色体单倍群类型分布如下:
O-MF16487
4.3%O-CTS3533
3.6%O-F3323
3.1%F3323属于F1759下游分支,在中国男性中占比接近2%。该支系拥有一位约3800年前共同祖先,属于夏-商时代爆发强烈的支系。目前在北方东部较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