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2016

心脏骤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很遗憾,

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的人,99%已经不在人世。

统计表明,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

1.png


1⃣️

这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不是闹着玩儿的!


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上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心脏骤停就意味着,瞬间心脏泵血功能丧失,导致以脑为首的所有组织器官血供完全中断,进入临床死亡。


所谓“杀人不见血”,正是如此。


2.png△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大话西游》里至尊宝的心脏布景还蛮走心的。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不幸的是在这个月21号的那一分钟,心脏骤停这把刀落在了大学生徐玉玉身上。


有吃瓜群众认为,被骗了约一万块钱就导致心脏骤停,说明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注意:这样的人本小编一定不会跟他做朋友。要知道,严重的情绪波动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诱发心脏骤停。具体到每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情绪波动程度自然是不同的。


3.png△ 情绪反应过大,会产生昏厥,甚至猝死。


心脏骤停的凶险之处还在于,有时候并没有突出的预兆。美国一项调查中,不过一半的人在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之前身体可能会有警告信号,而这些信号也仅仅是头晕、胸口痛、呼吸局促等,很容易被人忽略。


比如,你告诉老板自己今天有点头晕可能是心脏骤停的前兆必须立即休息,老板一定认为,你这姑娘这么娇气不如回去做林黛玉好了。


4.png

△ 这段掐了别让老板看见。


2⃣️

为什么看似钢筋混凝土的身体,

也会中招?


来看一则不算旧的新闻。2014年12月13日,30岁的原中央警卫局退役士兵方勇在参加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时, 因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不治离世。


曾经警卫中央的士兵,是常人眼里的国防身体了。可事实上,没有哪个人的身体真正是由钢筋混凝土打造的。尤其是在心脏骤停的疾病风险,由于其具有显著的突发性,即便每年的体检也很难发现端倪。


5.png

△ 过去几年,已发生过多例马拉松赛场上猝逝。提示:运动也要量力而行。


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整天把染色体、DNA、SNP挂在嘴边的生物学霸们就派上用场了。


2011年,美国、加拿大、芬兰和荷兰等国的生物学霸共同搞了一个研究。他们将4402名心脏骤停患者的基因与3万名正常人的基因进行比对,发现了一个与心脏骤停有关的基因——BAZ2B。当这个基因发生变异时,心脏骤停的几率会高于正常人两倍。发现的此类易感基因,还有不少。


6.png△ 人类遗传信息DNA双链是由约30亿对碱基组成的,每一个能够产生突变的碱基位点就叫SNP。SNP的研究能够发现许多疾病的易感基因。


另外,研究也发现,有家族心脏骤停史、家族心脏病史者,亲代发病的概率也较高。比如,在23魔方的一份示例报告中,可以看出,孩子就明显遗传了父亲心脏骤停的高风险。


7.png


3⃣️

说了那么多年的人工呼吸,

我们真的会吗?


再看一则不算旧的新闻。2016年6月29日,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站台上突发心脏骤停,经路人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事后有专业人士分析抢救视频认为,当时路人和地铁工作人员的抢救措施不够专业。特别是心肺复苏术(CPR,主要动作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施展不够专业。


8.png


对心脏骤停的急救,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每拖延1分钟,脑细胞死亡率就增加7%~10%。专业人士分析,金波倒地后如果救助的方式更加专业,另外现场能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且有人会使用,患者获救的机会会更大。


正是由于急救软件和硬件普及不足,中国每年约有50万例以上的心脏骤停,但即使在大城市抢救成功率也不足3%。而据统计,美国每年有大约40万心脏骤停病例,抢救成功率约10%,个别大城市能达到30%。


9.png

△ AED就是我们电视剧中看到的体外电击器。据说目前国内首都机场已经装备。


所以,小编呼吁大家不要把人工呼吸当作调侃,而是认认真真去学习这门技能。

问:那么在哪里可以学到呢?

答:在很多城市的红十字会、疾控中心和一些公益机构都会组织相关培训,请注意关注。


4⃣️

如何打造一颗坚强的小心脏?


注意睡眠

合理运动

控制情绪

远离烟酒

……

总之,你妈或者你姨妈的那些养生经,基本都有助于打造坚强小心脏。我就不废话。如果通过检测发现自己有心脏骤停的高风险,那么学习这些养生经、注重心脏健康就非常有必要了。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