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23魔方让我清楚了自己的基因祖源。因为我家族人一直南人北相加上身材高大壮实、偏长方脸额头宽阔,加上姓刘,所以我一直怀疑自己祖源是匈奴或者通古斯C系。现在23魔方告诉我的父源是O-F112,也就是我基本可以确定我是龙山文化的后代,是世居土著人,也解开了我内心的小疑问。
但是在解开我祖源的同时,我的基因成分也让我意识到了我的基因数据验证了两次历史上族群迁移事件。
江苏主要有四种方言区,中原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淮语),吴语。其中江淮官话和吴语有入声,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没有。江淮官话中,南京片和扬州片听感类似,海州片淮阴片通泰片听感类似,而通泰片也是最类似吴语的官话,可以看做是吴语到官话的过渡区。

与此同时,海州片淮阴片通泰片(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泰州、南通)都有声称祖籍苏州“阊门”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通泰片(南通、泰州)尤甚,几乎家家声称祖籍阊门(而我母亲娘家家谱更直接指明祖籍松江),仿佛祖籍不是姑苏已然抬不起头见不得人。而这种说法对应的则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洪武赶散”事件。“洪武赶散”又叫“洪武赶杀”,是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在江淮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移民迁徙事件。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抑制江南地区富家望族的势力,惩治曾激励抵抗朱元璋部队的“吴王”张士诚旧部,也为了迅速恢复经过战乱后人少地多的江淮地区经济,遂将苏州地区的数十万百姓遣散至江淮地区。苏州金阊区文史专家徐文高介绍,600多年前,迁徙的苏州百姓正是从阊门码头集中登记造册,编队登船,被迫迁徙到江淮流域的。
我的父系Y单倍群是O-F12,一个典型的吴语族群单倍群。74%的北方汉族基因也侧面印证了,历史上元代之前的三次北方汉族南迁历史,将江淮汉族语言去吴语化;22%的南方汉族基因则和洪武赶散中吴人北迁和通泰片方言的吴语底层暗合。



另外4%的韩国朝鲜族基因,我则认为来自古高句丽国。高句丽是三国到唐代我们中国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高句丽人虽然跟朝鲜族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高句丽这个国家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多民族国家,有部分三韩人国民。《资治通鉴》卷196陈大德出使高句丽,他“无所不至,往往见中国人,自云“家在某郡,隋末从军,没于高丽,高丽妻以游女,与高丽错居,殆将半矣”,注意是“无所不至,往往见中国人”,而且人数是“殆将半矣”,所以才说是高句丽国中汉人比例接近其人口一半。也就是说高句丽国人北方汉族血统非常高,唐高宗灭高句丽后,高句丽国的人,有四个去向,其中《新唐书·高丽传》载:“总章二年,徒高丽三万于江淮、山南”。很显然,江苏这个汉族人口将近100%的省份,我的4%的朝鲜血统很明显来自于这三万高句丽人中三韩血统无疑了。
刘摸鱼儿
点赞
神经蛙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