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介绍
闽中郑氏家族始迁祖为郑昭,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郑昭因避乱入闽,后代子孙繁荣昌盛。
闽中郑氏家族姓氏统计
一千多时间的演变,由于战乱、过继、抱养等情况,闽中郑氏家族后裔也并非全部姓郑。我们统计了现代人中闽中郑氏家族后裔姓氏的比例。

对全国统计,闽中郑氏家族(N-CTS962-Y60861)后裔中,郑姓占比20.3%,单看福建地区郑姓占比可达28.8%。
溯源研究

研究进程
线索来源
在23魔方祖源数据库里,N-CTS962(非N-CTS1016)类型在全国的人口分布比例约为0.47%,分布频率最高的省是福建省,该类型约占福建总人口的3%。福建的该类型样本中,郑姓样本约占28%的比例,福建也集中了该类型五分之一左右比例的人口。据此可以推测福建地区存在一个以N-CTS962(非N-CTS1016)类型为主体的郑氏家族。
深入研究
研究人员抽选了闽、粤、浙、苏、川、沪、陕、辽等省市的20例样本,对N-CTS962(非N-CTS1016)类型进行了细化,结果发现福建郑氏样本全部集中在N-Y60861的下游,该下游分化于距今1525年前(约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暨南齐武帝永明十一年),16个样本呈6叉分化。由此可以得出这个郑氏家族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527年前的南北朝时期。该类型(N-Y60861)全国占比约0.22%。

研究讨论
据福建《郑氏族谱》《郑氏通书》,以及《三山志》《福建通志》等记载,历史上郑氏主要有三次入闽。
第一次郑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郑昭避乱入闽。莆田、福州、建阳等地各系均为其后;第二次郑氏入闽于唐初高宗年间(670年),陈政率众将佐府兵入闽,部下校尉郑平仲、军谘祭酒郑时中随行,后郑时中随陈政子陈元光开漳,后裔遍布闽南及广东一带;第三次郑氏入闽于唐僖宗4年(887年),王潮及弟王审邦、王审知入闽,郑可远奉命随行,戍守南安、桃源。郑可远定居吴田大鹏山之阳,称「鹏翔郑氏」。
N-Y60861类型的郑氏家族是已知的福建郑氏群体中人口最大的家族,但是该类型现有谱系树的分化时间与史上三次郑姓的入闽时间都有一定差距。
N-Y60861类型的郑氏主要来自于福州的福清、长乐,以及莆田、宁德等地,与郑昭后人的主要分布地较为符合。但是现有的N-Y60861谱系树上该家族的分化时间晚于族谱记载的郑昭生活年代。
推测有三种可能:
一:23魔方祖源样本库的选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并没有筛选到该家族早期分离出去的支系;
二:是郑昭自西晋末年迁徙到福建后,子孙经历过一两百年后才有了人口较为显著的发展。
三:西晋距离现在时间过于久远,族谱记载的始迁祖的迁徙年代有一定的偏差。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至少能从分子生物学的谱系树上观察到福建这一支郑氏家族。
因此父系单倍群测出N-Y60861的人有可能是闽中郑氏家族后裔。
龙岩刘N1b1b-CTS962-Y139152线粒A4
2022-05-26Y60684下面有很多郑
添加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