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杜姓,就想起两个字——「才气」。因为这个姓出了很多大文豪,如杜审言、杜甫、杜牧、杜荀鹤、杜耒等。
作为与诗圣同住在浣花溪畔的邻居,今天必须要借机说一下杜甫。

杜甫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诗人之一了。
公元712年,彗星出西方,动荡中的唐王朝迎来了它的新主人——李隆基。上天仿佛已经预见了唐王朝即将迎来大起大落,因此刻意安排了一位见证者。
这一年,杜家迎来了新生命的诞生。或许对自家颜值基因过于自信,这个新生命被取名为「甫」(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还不嫌够,取字时又用「子美」强调了一遍。

儿时到青年,杜甫是个妥妥的人生赢家,家境好、才气高,常约三五好友放荡恣意。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殊不知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中年的杜甫,在四处给达官贵人发简历中度过。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一直到四十四岁,才获得了一个兵曹参军的小官,但同年,他的小儿子却因饥饿而死。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同样在这一年,「安史之乱」爆发。见证了盛唐的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后,杜甫的诗情在万年到达巅峰,愤笔写下了不朽的「三吏」「三别」,将沉默中的累累白骨放在了世人面前。

至此,杜甫的诗已经超脱了文学艺术的范畴,超脱了遣词造句的浮华,成为记录历史真实面貌的「诗史」。
杜甫将自己的富贵和悲惨都写在了诗里,将大唐王朝的极盛而衰也写在了诗里,中古大族京兆杜氏也因他的出现而更加夺目。
转折来了
京兆杜氏,起源于京兆杜陵。据《新唐书·宰相世系》云:「杜氏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以封地叔虞,改封唐氏子孙于杜城,京兆杜陵是也。杜伯入为宣王大夫,无罪被杀,子孙分适诸侯之国,后杜城者为杜氏。」这一支祁姓杜氏的历史至少有2700年了。
祁姓杜氏可能还融合了姜姓杜氏。相传在商代有杜国,炎帝后裔后土的子孙曾有一支以杜树(甘棠)为图腾,遂称其居住地为杜,即杜城。这一支姜姓杜氏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存在后裔的记载。
另有鲜卑独孤浑氏、女真徒单氏、满洲都善氏、满洲图克坦氏改姓杜。今天东北多杜姓与这些少数民族改姓有很大的关系。如下图可见

而杜姓的各血统占比则如下

另将23魔方部分杜姓单倍群公布如下(不包含下游数据)


杜姓总让人感觉它是一个大姓,然而实际上仅占全国人口的0.47%,排在第四十三位。
可能是因为杜姓名人太多的原因?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杜姓历代名人282名,占0.62%,要高于其实际人口占比。
著名代表人物除了上述的几位之外还有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
西汉名臣杜延年
西晋名将杜预
唐朝名相杜如晦
北宋歌豪杜默
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翻译家杜亚泉
上海滩教父杜月笙
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抗日名将杜聿明
奥运冠军杜丽
等等
大帝
点赞
6600年N-CTS4714待细化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