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祖源」App,随时随地查找家族资料

扫码打开「魔方祖源」App

JST002611集团部落构成——曾/随

前面几篇文章大概分析了JST002611单倍体集团的各历史时期的部落构成和迁徙路径,得出了几个准确的部落,就是此文中提到的类型一里边的几个部落,JST002611集团南方支系的历史变迁和部落构成(二)但限于篇幅有限,没有具体剖析,现在开始对夏商周时期这几个部落开始详细分析,主要分析部落由来,部落迁徙路径以及部落后代。002611集团作为一个集团,在夏商周时期主要活跃于山东河南湖北安徽等东部地区,表现出共同的部落属性,文化,发展以及迁徙。单独研究几个部落的发展迁徙可以举一反三,推导出其他部落的大概迁徙方向,所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时间紧急,闲话不表,下面直奔今天的主题——曾/随。

在文章之前,先声明两点:1,由于曾姓是大姓,来源复杂,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民族人口的大量融入,不可能全部分析,本文只分析姒姓曾随;2,为啥把曾随放一起分析,因为曾随在周代就是一体,不仅地域接壤,血统基因也来自夏代同一部落,请参考之前曾随一体的分析文章。21世纪的基因检测技术揭开上古时期曾随之谜,先附上曾随祖宗仙容镇楼。



曾姓由来是酱紫的,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这是曾氏后人普遍接受的说法,我亦深以为然。但是,这只是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这段话本身没有歧义,但背后却隐藏了很深的两段历史。
1,曾在夏商周时期,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版本,主要有如下几种:曾,甑,缯,鄫等,而且都是一方诸侯,虽然存在的时间和地点各不相同,到底哪一种是最原始来源呢?或者这几个部落之间有时间先后吗?
2,夏朝建立于河南二里头禹城附近,为啥少康要把自己仅有的几个不多的儿子远送出国到东夷族群的山东地区?东夷和夏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一直冲突不断;

关于第一个问题,通过对夏朝少康部落的文化和文字研究,不难得出结论。夏朝是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在文明时代的历史延续,制陶业依然相当发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器形就是鬲和曾,其中,鬲主要用来盛水煮食物,后来因此单独衍生出一个部落——有鬲氏。有鬲氏后人改姓为鬲,厉,赖,郦等姓;而曾这种陶器主要用来蒸食物,器皿里加上水搭上漏子就可以蒸,而这个曾就是本文要说到的曾氏由来,而鬲和曾又结合发展出了甗这种高端器形,简直就是现代版的蒸笼,甗这种高端器形里又增加了一个结构,箅子,俗话叫筛漏,就是一个蒸板上分好格子打出孔。这三者之间的文化底蕴深不见底,够各个行业砖家们研究一辈子了,其中鬲和甗以后单独发文章写,今天主要来简单研究一下曾这种器形。


如上图所示就是陶曾,结构还比较原始简单,外形比较粗旷,能蒸熟为第一目的。



如上图所示就是青铜曾,由于青铜比土陶更容易塑形,所以比较精细化了,结构也豪华了点,但由于夏代青铜器还处于发展初期,所以外形比较粗旷,这种中端器形只有统治阶级才能使用。


如上图所示就是木曾,这种曾是以上两种材料的延续,但流行于普通百姓家庭,主要用来蒸饭和蒸馏酒,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饭曾和酒曾,现在广大农村地区还依然在使用,这个得拜曾氏后人的大力传播还带到了广大南方地区,吃货们真是福气。特别是酒曾的出现,也就诞生了传说中的中国黄酒和白酒,传说就是少康发明的,但这点存疑,类似于现在的专利发明,明明是部落发明的,但发明者却写了老板名字,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但有个细节得在意,由于酒的出现,又诞生了一批部落和姓氏,这是后话,以后慢慢分析。

说了这么多,这些器形跟曾姓有啥关系呢?根据汉字源流查找,不难得出结论,最初的曾字就是曾这种器形的抽象化处理,也就是象形字,所以曾氏最开始应该是曾和甑,而且发音也是几千年一直没变,曾(zeng) 就是代表蒸(zheng)。至于山东鄫国和河南中原地区的曾国具体是啥历史变迁,这里可以提出两种猜测:
一,山东临沂地区的甑是最早的,由于繁衍兴盛,形成了一个城镇,后来去瓦加邑,改成了鄫国,大禹之所以把儿子封到远离故土的东夷地区,是为了震慑边疆族群,这个可能和越王被封于会稽一个性质,越王封到南方是为了震慑南方百越,而夏亡以后或者经过商代商王驱赶,一部分鄫国后裔跑回了河南老家建立了曾国,后来周王朝建立后,重新确立了曾国地位,并赐姬姓,后来由于周王灭鄂等汉阳诸姬,让曾侯地盘扩大到了湖北一带,也就形成了后来的曾随一体,具体历史请参考21世纪的基因检测技术揭开上古时期曾随之谜;
二,中原地区的曾是最早的,是最原始的曾这种器皿的来命名的国家,最开始是在河南,仍然延续本来的曾氏部落,拱卫禹城。而之所以在春秋初期山东地区也出现了同样的鄫国,有可能是经过商代的战争驱赶,把中原地区的曾国赶到了东夷地区,毕竟商王是不能容忍自己王城周围住着敌人后裔的,而且在曾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加邑成鄫,再后来周灭商,周王又重新在河南地区重新分封了曾国,再后来由于周王灭鄂等汉阳诸姬,让曾侯地盘扩大到了湖北一带,也就形成了后来的曾随一体,而山东地区的鄫国也作为小国家保存了下来。
这2种可能性具体是哪种目前还没法解决,留待以后去研究,但个人觉得第二种的可能性最大。另外,春秋战国时代还出现过缯,这个应该属于很晚才出现的。


综上可知,曾氏的来源是非常清晰了,但夏商周时期的迁徙路径目前还没法给准确答案,反而是战国以后,山东地区出现了大批曾氏郡望,甚至出现了曾参曾子这种大思想家,说明进入战国时代以后,山东地区的曾氏蓬勃发展,而现在的曾氏也普遍以武城曾氏作为正宗,形成了天水郡、鲁郡、武城郡等北方郡望交相辉映的局面,就算是江西地区发展出的庐陵郡也是东汉以后南渡形成的。同时,山东地区的隋姓也是最多的,说明山东地区确实是曾随的兴盛地。但这里,有个疑点,既然战国时代至东汉末年,山东地区曾氏如此显盛,为何现在的曾氏主体却分布在湘赣粤等地区?而且唐代以前,潭州长沙郡出六姓,其中有曾姓,而曾氏族谱的记载却是东汉时期由于王莽等原因首先南迁到了江西庐陵,并且在那里形成了庐陵郡望,也就是说东汉以后的曾氏迁徙路径也存在着疑点之处,到底南方地区的曾氏是最早兴盛于湖南还是兴盛于江西,需要再继续研究,如果对南渡有研究的大咖可以提宝贵意见。

同时,自上篇文章21世纪的基因检测技术揭开上古时期曾随之谜出来后,引起了魔方公司高度注意,也进行了深度基因测试,下面补充上来,主要分析了曾氏最大支系湘赣粤曾氏的树形分化以及胶东隋姓的树形分化。


湘赣粤地区曾氏第一次分化是在2300年左右,后面在1700年和1800年分别有过分化,如果按照武城曾氏宗谱来看,那2300年左右这次分化对应曾子的5世孙,而后面1800年左右的这2次分化,可能对应南渡以后的情况了,当然,由于东汉以后的迁徙路径不明确,不太确定湘赣粤地区的曾氏是否是武城曾氏后裔还是一直就是待在南方的曾氏后裔,这个需要曾氏族人自己看能不能解决。下面再来看看胶东隋氏家族的分化树。


隋氏家族由于家族名人少,已无从考证具体人物,看看就行,后来部分隋又改游姓,另外单独写了篇文章分析,请移步。另外附上曾隋总支系,方便大家查阅。

由于曾国并没有杞国那么有地位,不是夏王或者商王直系后裔,史记和其他史书记载甚至都没怎么提到过,所以曾侯的树形也没法一一去对应人物,大概看个共祖时间即可,后世如果有新的研究进展再补充了。

之所以把曾随分三篇文章分析,不仅是因为曾氏同属于姒夏族群,而且和欧阳氏关系渊源深厚,不仅有宗亲关系,还有表亲关系,甚至时不时的结为亲家关系,各个朝代还一直是老乡,有曾氏出现的地方就有欧阳氏,同时期兴盛于山东,江西,湖南等地,比如曾子的儒家学派和欧阳的尚书学派,曾巩和欧阳修,曾国藩和欧阳夫人家族等等数不胜数。。。

JST002611单倍体集团下的部落和子孙后裔在夏商周时期存在着一些共性,之所以分析个别有代表性的部落和后裔,是为了以点带面,窥探出整体群体的历史变迁,从而揭开历史迷雾的面纱,今天简单分析了曾随的历史变迁,下一篇我们开始分析厉/赖的历史变迁。

本文最早发布于微信公众号物与人文化传播,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 条评论
热门最新

[已注销]

姓氏大师,我以为炸一看以为进入姓氏贴吧了。

添加评论

3

楚史研究

添加评论

3

尧舜

尧舜

武王伐纣灭商的西南八国,在灭掉殷商后,都在中原获得了封地奖赏,巴国后裔郑部落建立郑国,卢国在中原得到卢氏国,江汉濮人建立濮国,羌人建立齐国

添加评论

1

曾由国

我是曾氏巩公房

添加评论

点赞

皖曹

Z26258夏代北方大族

添加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