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南宋建炎兵部侍郎陈昇修《南渡陈氏家谱并序》而整理。见本谱《云门陈氏家谱序》。序中缺名,有的据浙江《富春陈氏宗谱》
补上。
1.世系简表
61叔达→62贤德→63□□→64光弼→65汇→66奇→67芳、芬→68□□→69□□→70翔→71诩→72昭汶→73省华、省恭→74尧佐→75博古→76知俭→77造、序、珦、兖→78昇、谧→79子俊、居贞→80迕→81梦贤→82淑华→83宗一→84诚……
2.世系行传
六十一世:叔达,事迹见上。此略。
六十二世:贤德,叔达第三子。水部郎中,京兆派。
六十三世:名讳不详,贤德长子。生子光弼。
六十四世:光弼,叔达曾孙,官武后朝中书舍人,乃因挂误而被贬居河朔,遂家焉。生二子:汇、彝。
六十五世:汇,光弼长子,生子奇、彦。
六十六世:奇,汇之长子,为河朔派。生子芳、芬。
六十七世:芳,奇之长子,光弼曾孙。大历中为博州录事参军,因官占籍为博州人。生子不详。
六十七世:芬,奇之次子,光弼曾孙。大历十年官余杭令,事见《咸淳临安志》卷五十一《秩官九》。
六十八世:名讳不详,芳之子。
六十九世:名讳不详,芳之孙。生子翱、翔。
七十世:翱。《新唐书·艺文志三》小说家类:“陈翱《卓异记》一卷”,下注云“宪、穆时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载“长城陈翱”。《嘉泰会稽志》卷十六《碑刻》:“《崔词谒禹庙诗》,杜专正书,陈章甫序,释惠通分书,□(开)元二十载孟秋,宋之问诗附。元和十一年八月陈翱书。”
七十世:翔,录事参军芳之曾孙,唐末入蜀,王建用为新井令。王建欲称帝于蜀,翔以利弊规劝,不听,遂弃官,家于阆州之西水新井。
七十一世:诩,翔之子,仕蜀,为遣运使。后以曾孙贵,赠为齐国公。
七十二世:昭汶,诩之子,“抗志遁俗,林卧家食”,过早去世。生子省华、省恭。后以子孙贵,赠为楚国公。
七十三世:省华(939—1006),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县人。其父昭汶过世早,“公十三而孤,竭诚力学,奋节不倚”,靠自己的努力,远近闻其名,召为阆州西水县主簿。虽官小职微,但这实为阆州陈氏昌盛的起点。宋太祖平蜀,大小蜀官随孟昶归宋,时省华年27岁,被任命为陕西陇城县主簿,再迁栎阳(今属万年县)县令,继任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县令、河南济源令。“三尧”随父课读,从而步入一个更广阔的外部世界。在济源县时,据说县西龙潭有延庆佛舍,三子相与为学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后相继登进士科,名显天下。娶冯氏,生子三曰尧叟、尧佐、尧咨;女,略。卒赠太子少师、秦国公。冯氏,封燕国夫人,时人赞为“孟母”。
七十三世:省恭,昭汶次子,不仕。生子尧封。
七十四世:尧叟(961—1017),字唐夫,阆州阆中人,北宋宰相,左谏议大夫陈省华长子,太子太师陈尧佐、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之长兄。尧叟为端拱二年(989)状元,与弟陈尧佐同科,又与父亲同日获赐绯衣,历官秘书丞、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外郎。淳化四年(993年),任交州国信使,出使前黎朝。后拜知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大中祥符五年(1012),升任同平章事、枢密使。大中祥符九年(1016),因病改授右仆射、知河阳军。天禧元年(1017)去世,年五十七。真宗废朝二日,追赠侍中,谥号“文忠”。著有《监牧议》《请盟录》等书。娶宋氏,封汾国夫人。生子师古等。

七十四世:尧佐(963—1044),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陈省华次子,端拱元年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时,鳄鱼食人,陈尧佐命捕而食之。继知惠州、秦州,升两浙转运副使、京西转运使、河东、河北转运使,知制诰兼史馆修撰,枢密院直学士。后知河南府、开封府,出为淮康军节度使,再迁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以太子太师致仕。陈尧佐善书法,工诗,有文集30卷,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宋诗纪事》《宋文鉴》《舆地纪胜》录其诗40余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10篇,等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庆历四年逝世,享年82岁。赠司空兼侍中,又赠郑国公,谥“文惠”。原配宋氏,封杞国夫人。继室王氏,封沂国夫人。生子十:长子述古,正议大夫赠少师。次子求古,曾任比部员外郎。三子学古,曾任主客员外郎。四子道古,曾任虞部员外郎。五子博古,曾任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六子修古,曾任殿中丞。七子履古,曾任秘书省正字。八子,游古曾任光禄寺丞。九子袭古,曾任大理寺丞。十子象古,曾任太常寺太祝。
七十四世:尧咨(970—1034),宋代官员、书法家。字嘉谟,北宋阆州阆中人。陈省华第三子,陈尧叟、陈尧佐弟。真宗咸平三年(1000)进士第一,状元。历官右正言、知制诰、起居舍人、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陕西缘边安抚使、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翰林学士、武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卒谥康肃,所以又叫陈康肃公。生子荣古等。尧咨后代迁居浙江东阳、婺州等地。婺州始祖南宋名臣陈良佑为其玄孙。(参见《颍川陈氏考略》第175页《秋湖陈氏家谱序》)
七十四世:尧封,省恭子。进士及第,官虢县主簿,退老嵩山。生二子:渐、渊。
七十五世:师古,尧叟长子,官尚书都官郎中,知七郡,有政绩,赠金紫光禄大夫。娶贾氏封永年县君,续娶潘氏封安福县君,再娶贺氏封宁国县君。生子知章、知和(母贺氏)。
七十五世:述古,尧佐长子,官正议大夫,赠少师。生子知祥、知雄、知源。第三子知源及其后代世系参见《浙江渤海陈氏宗谱》。
七十五世:学古,尧佐三子,官主客员外郎。生子:知节。知节及后代世系参见《新郑宰相陈村宗谱》。
七十五世:博古,尧佐第五子,王氏所生。曾任大理评事、馆阁校勘、赠比部郎中。生子知俭。其他不详。
七十五世:荣古,尧咨之子,卫尉少卿。生子:知德。
七十五世:渐,尧封长子。进士及第,号金龟子,以文学知名。生子世卿。
七十五世:渊,尧封次子。进士及第,官大理寺丞。生子汉卿。
七十六世:知章,师古之子。官大理评事,卒年二十四。娶殿中丞贾守文之女,生子造。
七十六世:知和,字德时,师古之子。朝请大夫致仕。卒于元祐二年,寿64岁,葬河南府密县义台乡武泰冈,娶郑氏封安居县君。生三子:适、逾、適;女五人。
七十六世:知祥,述古之子。官朝奉大夫,知德州,赠宣奉大夫。生子兖。
七十六世:知雄,字守柔,述古之子。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元祐八年卒,寿69岁,葬蔡怀忠乡,娶张氏,翰林院学士张复之女。生三子:复、某、某;女三人。参见《西台集》卷十三《陈水部(知雄)墓志铭》。
七十六世:知源,述古之子。生二子:序、庆。
七十六世:知节,学古之子。生子:珣。
七十六世:知俭,博古之子。官睦州知州、虞部、朝奉郎,卒于元丰三年,寿46岁,葬管城之先原。娶史氏先卒,再娶闾邱氏封寿阳县君。生五子:敦(早卒),崇,居,中,孚。其“中”即“中玉”。 参见《范太史集》卷三十八《朝奉郎陈君(知俭)墓志铭》。
七十六世:知德,荣古之子。尚书虞部员外郎,娶董氏封仁寿郡太君。生一女嫁赵宋宗室赵世瑞。尧咨至知德世系参见《范太史集》卷四十七《赠华州观察使华阴侯永安县君陈氏墓志铭》。
七十六世:世卿,渐之子。官国博士,卒葬四川省阆中市河溪镇古水井村金马山,生一子安祖。
七十六世:汉卿,字师黯,渊之子。官尚书比部员外郎。至和元年卒于长安,寿46岁,葬京兆府万年县洪固乡神禾原。娶王氏生一子:安期;续娶王氏,无子。参见《尚书比部员外郎陈君(汉卿)墓志铭》。
七十七世:造,知章之子,字公甫。进士及第,扬州节度推官、王君玉侍郎、知扬州,赠承议郎。卒于元丰五年,年四十六,葬新郑祖墓。娶阮氏,后造公二十一年卒,随葬夫君。生五子:恬、绎思、近思、惟、愷。恬四个弟弟均早卒。女三人。参见《景迂生集》卷二十《宋故承议郎陈公(造)墓志铭》。
七十七世:适,知和长子,官宁乡县尉,余不详。
七十七世:逾,知和次子,官郑州司户,余不详。
七十七世:適,知和三子,官临河主簿,余不详。
七十七世:兖,知祥之子,字景渊,终官右中奉大夫直徽猷阁知潭州。绍兴十三年卒于官,年五十九,葬于衡州衡阳县慕石乡石门里。娶胡氏,文恭公胡宿之曾孙女,封令人。生二子:兴祖、绍祖;四女。参见《浮溪集》卷二十五《右中奉大夫直徽猷阁知潭州陈君(兖)墓志铭》。
七十七世:复,知雄长子,官河南府永宁县尉。
七十七世:序,知源长子,生四子:谧、谔、询、讚。
七十七世:珣,知节之子。官汝南太守,葬新郑宰相陈村,传广义公为新郑宰相陈村祖。
七十七世:珦,字中玉,知俭第四子。生平不详。生子昇。
七十七世:安祖,字佑光,世卿之子。官华州助教,卒葬四川省阆中市河溪镇古水井村金马山。参见《宋故华州助教陈府君(安祖)墓志铭》。
七十七世:安期,汉卿之子。余不详。
七十八世:恬,造长子,海内知名士,起处士,后官奉议郎赠承议郎。生三子:昌邦、昌谔、昌裔。
七十八世:兴祖,兖之长子,右从事郎,前父亲兖卒,生子:注。
七十八世:绍祖,兖次子,右迪功郎,余不详。
七十八世:谧,序之长子,徙钱塘九曲里,生六子:居中、居贞、居仁、居安、居敬、居简。
七十八世:昇,珦之子,字朝用。宣和三年(1121)何涣榜进士(《宝庆会稽续志》),建炎年间以兵部侍郎护驾南渡,家于越城,卒葬云门乡。自南渡以后,族人天各一方。陈昇“诚恐世远人亡,派系莫稽”,为敬宗收族,绍兴乙丑岁(1145)创修了《南渡陈氏家谱》并序。生子子俊,子俊公为绍兴县钱清镇渔后村始祖。子俊公及后代世系参见《浙江绍兴渔后陈氏宗谱》。
七十九世:居贞,谧之次子。生三子:迕、造、迁。迕生梦贤。梦贤生二子:淑华、淑芳。淑华生二子:宗一、宗三。
八十世:迕,生子梦贤。
八十一世:梦贤,生子二:淑华、淑芳。
八十二世:淑华,生子二:宗一、宗三。
八十三世:志甯,字宗一。于元末避兵屡迁自钱塘,徙居盐官州,配陆氏,生四子:仁、忠、诚、德。
八十四世:诚,字敬中,号明谊,无子,以黄山高氏两江先生长子高谅为赘婿。后,谅成为渤海陈氏始祖。谅之十代孙为清代著名的陈阁老,即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转工部尚书陈元龙,世称广陵相国,亦称海宁相国。乾隆元年卒,是年八十五岁,谥“文简”。
按 语
《南渡陈氏家谱并序》保存下来,为“三尧”先祖五世以上为河朔、博州人,作了权威性的铁证。
叔达之子清德的后裔在江西吉水、永丰、兴国,湖南湘乡灵羊山,江苏等地,可见当地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