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祖源」App,随时随地查找家族资料

扫码打开「魔方祖源」App

福州陈夷行家族世系


1.世系简表1忠→2邕→3夷则、夷行、玄锡、夷实→4→5嘉、熹→6闻、守约、守信、守廉、守敬→7显、勋、黯、柄→8运、檄、逢→9仁广、令镕、令图、令猷→10希颍→11象之→12襄……
2.世系行传
第一代:陈忠,江左帝系之后,世客居颍川。生一子:邕。
第二代:陈邕,忠公之子。妻,洛阳刘氏家族女,系河东节度掌书记、检校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刘蕃之女,雅州刺史刘渭之妹。唐文宗大和四年(830),陈夷行为季舅刘渭撰写墓志铭。事见《季舅唐故雅州刺史刘府君墓志铭并序》。生四子:夷则、夷行、玄锡、夷实。
按:
夷则,来于《古灵先生文集》,夷行、玄锡、夷实出自《旧唐书》卷一七三。
第三代:陈夷行(?—844),字周道,邕公次子,颍川许昌人。元和七年(812)登进士第,累官侍御史、虞部员外郎、起居郎、史官修撰、司封员外郎、上骑都尉、吏部郎中、翰林学士兼皇太子侍读、谏议大夫、太常少卿、工部侍郎。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执朝政期间,与时相杨嗣复政见屡有相左,且与辅相郑覃交好,加以屡违文宗旨意,后“上竟以夷行议论太过,恩礼渐薄”,罢为吏部尚书(见《新唐书·陈夷行传》)。开成四年(839)九月,出为华州刺史。开成五年(840),武宗即位,七月,召夷行入京畿,复为中书侍郎。后以使相出镇,任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河中节度使,曾参与唐平刘稹泽潞之战。会昌三年(843)十一月,夷行卒,赠司徒。
按:
据《新唐志·陈夷行传》载:“陈夷行,字周道,颍川许昌人。祖忠,父邕。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
第三代:陈夷实,邕公第四子,进士及第,官驾部员外郎,生子(dào),生一女嫁寿州刺史、御史中丞、柱国孟珏(804—866)为妻。夷实公后裔多居福州、温州、宜兴、台湾等地。
第三代:玄锡,颍川许昌人,夷行弟。登进士及第。穆宗长庆元年,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累官金部员外郎(《全唐文补编》卷六八《陈玄锡》)。唐文宗大和年间撰《落星石记》,落款:“长城陈玄锡记。”(见《金石萃编》卷一○八)由此可推定,陈忠一族为南朝陈氏后裔无疑。
第三代:夷则,事迹略。
第四代:陈翿,翿夷实之子。官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柱国。妻室刘氏。咸通十二年(871年)应刘允章之约为皇甫燠夫人刘氏(刘允章之妹刘舒光)撰写墓志铭。生二子:嘉、熹。
第五代:陈嘉,公长子,陵州别驾,与胞弟陈熹于唐僖宗光启元年随王避地入闽。生一子:闻。
第五代:陈熹,公次子,自颍川迁固始,为固始祖。迨唐僖宗光启元年随王避地入闽。先居福州大义,后迁居闽清磜上村(小溪源)。娶张氏夫人。熹公生于唐武宗会昌三年癸亥(843)正月初七日,卒于五代梁太祖乾化二年十月初十日,享年70岁。妣张氏合葬闽清四都崇福寺(今呼陈墓洋)。生四子:守约(藻)、守信(夔)、守廉(坎)、守敬。
第六代:陈闻,嘉公之子,陵州刺史。生三子:显、勋、黯。
第六代:守约,熹公长子,为左司员外郎。筑居江南(南台岛上渡),为福州江南陈氏始祖。后裔迁居长乐金峰三星桥村和福清龙田树下村。
第六代:守信。熹公次子,先居福州剑池东即贡院地,后携子陈参避乱隐居福清新丰里南阳村(今音西镇岐阳村)。夔公为南阳陈氏始祖。
第六代:守廉,名坎,号千郎公,熹公第三子,为闽三司左丞。同父熹公由大义迁居闽清漈上村,为漈上陈氏始祖。后代析居漈上、安仁、永福、岩谷、延平、剑浦、长安等地。生七子:枢、机、柄、栋、柱、樑、相。
第六代:守敬,熹公第四子,先居福州龙江,传至三世,肇公后裔迁居长乐鹤上镇青桥村,为青桥陈氏始祖。
第七代:陈显,闻公长子,检校侍中,江南节度使,子孙袭荫,福州石井巷、嵩山、仙塔逸居。生五子:运、迵、通、远、逢。
第七代:陈勋,闻公次子,官兵部侍郎,黄巢之乱,率兵入闽,居福州,生子檄。
第七代:陈黯,闻公第三子,职方郎中,生二子:垕、堂。
第七代:柄,守廉公第三子,又名庭栋,迁居湖峰上塘,为湖峰上塘派始祖,其玄孙为名臣陈祥道。(此非《颍川先生集》的作者陈黯。)
第八代:陈运,显公长子。生二子仁广、仁卫。
第八代:陈迵,显公次子。生二子仁昭、仁宽,迁长乐邑西(又称双江)。
第八代:陈通,显公第三子。生子仁凯,迁沙堤陈庄。
第八代:陈远,显公第四子。生子仁盛,迁蓝田。
第八代:陈逢,显公第五子。生子仁静,迁鹤上。
第八代:陈檄,字天申,勋公之子,自光之固始从王绪入闽,家于福州,官太尉,推诚奉国功臣。妣配王氏夫人,生三子:令镕、令图、令猷。(檄之行传来自族谱。)
第九代:仁广,运公长子。后晋天福间进士,仕闽累官至吏部尚书。闽王永隆初年,闽王王曦淫乱失政,王氏兄弟内讧,公弃官避祸,自福州石井迁居长乐泽里。
第九代:仁卫,运公次子,迁阜山。
第九代:陈令镕,檄公长子,大中大夫,为闽侯县青口镇大义陈氏始祖,生一子:希颜。
第九代:陈令图,檄公次子,客省使,为闽侯县十八重溪古城村古灵陈氏始祖,生一子:希颍。
第九代:陈令猷,檄公第三子,检校工部尚书,先迁古灵崎埔,后迁长乐岱峰,为古灵崎峬、福和、长乐岱峰、福安、罗源祖。生三子:文尉、文郁、文霸。
第十代:陈希颍,令图公之子,官文林郎,果州司户参军户曹,生五子:则之、拱之、象之、恢之、裕之。
第十一代:陈象之,希颍公之子,生三子:交、襄、章。
第十二代:陈襄,字述古,陈象之次子,生于真宗天禧元年(1017),侯官(今福州)人,因居古灵,故号古灵先生。北宋理学家,“海滨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朝名臣。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曾任浦城县(今南平市)主簿,代理县令,明察深研,判决不少疑案。并建学舍三百楹,亲临讲课,求学者数百人。后调任台州仙居令,作《劝学》一文,劝年轻人就学。历官枢密院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进奏院,后又兼侍读,提举司天监,兼尚书都省事等。元丰三年(1080)病卒于开封。宋廷追赠给事中,谥“忠文”。葬于江苏省常州宜兴县永定乡蒋山之原。陈襄著有《古灵先生文集》25卷,另有《易讲义》《中庸讲义》传世。《宋史》有传。
 
按  语
考录至此。余下,见当地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