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祖源」App,随时随地查找家族资料

扫码打开「魔方祖源」App

福建建阳考亭陈升之家族世系


陈升之,是福建建阳陈氏一显赫人物,北宋景祐元年甲戌(1034)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右司谏、起居舍人、枢密副使等职。他是衡阳王陈伯信十一世孙。

陈伯信,字孚之,文帝陈蒨第七子。天嘉元年(560),陈霸先之子衡阳献王陈昌自北周还朝,江中遇害,其年文帝立伯信为衡阳王奉献王祀。历任丹阳尹、扬州刺史、太子詹事。太建四年(572),为中护军。六年,为宣毅将军、扬州刺史。寻加侍中、散骑常侍。十一年(579),进号镇前将军,太子詹事,余并如故。祯明元年(587),出为西衡州刺史。三年,隋军攻入建康,为东衡州刺史王勇所杀(参见《南史》)。生子法会。见《唐表》。

1.世系简表

61伯信→62法会→63阅→64茂新→65盛→66望→67郓(逊)→68惟宁→69彜效→70俨→71升之→72闶、闳→……

2.世系行传

六十一世:伯信,字孚之,文帝陈蒨第七子。天嘉元年,衡阳献王陈昌自北周还朝,江中遇害,其年文帝立伯信为衡阳王,奉献王祀。生子法会。

六十二世:法会,梁州刺史。唐太宗贞观六年高士廉等奏福建屯田,使除福州、闽州刺史兼屯田使,年九十而卒,谥忠烈开国公。娶李氏,生九子。入闽三子:忠、阅、亲。

按:本节世系来自于明清族谱,不可全信。据《骑省集》卷十六《唐故左右静江军都军使忠义军节度建州观察处置等使留后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右威卫大将军临颍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戸陈公(德成)墓志铭》所载世系:茂新→滔→诲→德成(873-912)→倩,按时间推算,法会至阅之间至少漏记五代人。

按族谱:茂新→盛→望→逊

六十三世:阅,法会公次子,任平卢军节度使。娶王氏生二子:丰、茂新。

六十四世:茂新,阅公次子,任福州西北都指挥使。娶张氏,封唐国夫人。生二子:盛、滔。

六十五世:盛,茂新公长子,任建宁刺史,迁居建阳三桂里考亭。谥颍川郡公,食邑一千户。娶张氏生四子:望、振、颜、□。

六十六世:望,盛公长子,唐懿宗朝任山陵司马。娶许氏生五子:逊、琛、郓、归、信。

六十七世:郓,望公三子,任检校太傅兼尚书令、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娶郭氏,生三子:惟宁、惟谔、惟德。

六十八世:惟宁,郓公长子,任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韩国公。娶王氏追封啇国夫人。公葬镇江府五州山。生二子:晓、彜效。

六十九世:彜效,惟宁公次子,以孙贵封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燕国公,娶李氏封唐国夫人,生子三:大猷、继猷、俨。

七十世:俨,字仲庄,大中祥符元年进士,学究出身,历任南康县主簿。县人念其功德,修建陈公台。在任安福县簿时,时值灾荒年,上请州守开仓赈济灾民,州守不听,则擅自开仓,州守非常生气,于是他自请定罪,州守终不忍将其定罪,后调任常熟令,勤政爱民,兴修水利,灌溉良田,百姓很是感激。生子升之。

七十一世:陈升之,俨之子,北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授守秘书校书郎知南康县,徙封州(今属广东)知州、汉阳军(今湖北)知军;后调任监察御史、右司谏、起居舍人、枢密副使等职。熙宁八年,以同平章事衔出任镇江节度使、扬州通判,封秀国公。后举家移居镇江,元丰二年(1079)病逝,终年69岁,葬镇江五州山。朝廷赠太保、中书令,谥号“成肃”。陈升之工于心计,世人称他为“筌相”。生二子:闶、闳。

七十二世:闶,宣议郎,无子。

七十二世:闳,终于大理评事,生憬,以祖恩授承务郎,亦早逝。

按 语
闶、闳无后,升之以从侄镇为嗣(即惟宁→晓→贽→冲→豫、镇),镇生耆,耆又绝嗣。不得已又将禧之玄孙箕过继给升之(即大猷→谏→禧→琳→嘉言→应→箎、箕)。从侄陈禧及陈豫均随升之迁居镇江,其后人多居镇江,人丁兴旺。

以上世系主要参考清同治十三年《陈氏宗谱》(建阳图书馆藏,索书号:K820.9/19)、《漫塘集》卷三十一《故溧阳县尉陈修职(景周)墓志铭》及卷三十三《陈府君(嘉言)行述》、《鸿庆居士集》卷三十五《宋故右中奉大夫致仕赠少师陈公(豫)神道碑》、《京口耆旧传》卷一之《陈升之传》、《琬琰集删存附引得》卷三《陈升之传》、《嘉定镇江志》卷一九《陈升之传》、至顺《镇江志》卷十九《侨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