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书写就是意识形态的反应.尤其是研究古代民族一类的严谨的东西更需要信使,如研究商代的历史 就不能通过唐代人的书写,研究周代也不能通过民国人的书写。而研究古代商代的民族和周代的民族肯定是需要看商代周代的金文了。
中国古代民族较多,如周代几百上千个诸侯国甚至都可以视为一个民族,而除了这些国家形态的族群以外,还有一些蛮夷野人的存在,在周代铭文中则出现了很多与周代诸国对战的民族,如陆浑戎 东夷 南淮夷 淮夷 长狄 白狄等,如陆浑戎与周人 楚人的战斗,长狄与邢国 齐国 晋国的战斗,鲁国莱国与南边东夷的战争,比如殷商后裔宋国亲自烹杀了南边的夷人大酋长,中原南迁的曾国也对桐柏山大别山北麓夷人的安抚以此来打通通往长江中游获取矿藏的道路等等。
在商代的甲骨文卜辞里没有南淮夷 淮夷 东夷等民族,只有夷方,说明南淮夷 淮夷 东夷三个民族称号是周代才出现的。而商代的夷方则位于淮河一带,是殷商的征战对象,推测殷商对此地征服杀戮后,在附近建立了个别作为奴隶主的殷系据点,甚至还赐封了几个酋长,以此来监视这些野人。殷商覆灭后,在周代铭文出现了南淮夷 淮夷 东夷,说明这些野人重新获得了生命力,从周代铭文上看他们是周中前期的主要敌人,推测都应该都来自前朝商代卜辞里的淮河一带的夷方这个民族。
从周代的铭文史料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大都没有国属,基本属于没有进入国家形态的原始野人,类似亚马逊原始森林的一类蛮人,或甚至猜测还可能还不事农耕 而是以淮河中上游一带密布的水道生物进行生活为主。
西周晚期青铜器禹鼎,载《殷周金文集成》2833号,铭文记述了噩侯驭方率领南淮夷、东夷犯周,侵犯周王朝的东南部疆土,周王曾以其"西六师"、"殷八师"进攻鄂侯,未能取胜。禹临危受命,终于俘获对方首领噩侯驭方,铸作这件宝鼎以记战功。
“不(丕)顯(桓桓)皇且(祖)穆公,克夾(紹)先王,(奠四)方(肆)武公亦弗叚朢?(遐忘朕)聖且(祖)考幽大弔(叔)、弔(懿叔),命禹仦?(肖朕)聖且(祖)考政于丼(邢)邦。?(肆)禹亦弗(敢惷),睗(錫)共?(朕)辟命。”烏虖(嗚呼)哀哉!用天降大喪于下或(國),亦唯噩??(鄂侯馭)方,?(率)南淮尸(夷)、東尸(夷)廣伐南或(國)、東或(國),至于歷内。王廼命西六(師)、殷八(師),曰:“(撲)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肆師)彌?匌?(怵會恇),弗克伐噩(鄂)。?(肆)武公廼遣禹?(率)公戎車百乘、斯?(厮馭)二百、徒千,曰:“于??(匡朕)肅慕,叀(唯)西六(師)、殷八(師)伐噩(鄂候馭)方,勿遺(壽)幼。”(雩)禹(以)武公徒?(馭)至于噩(鄂),?(敦)伐噩(鄂),休,隻氒(獲厥)君?(馭)方。(肆)禹又(有)成。(敢)對(揚)武公不(丕)顯耿光。用乍(作)大寶鼎。禹其萬年子子孫寶用。”铭文分为五段:禹先自叙其先世及武公命禹继承其祖考掌管井邦;接着叙鄂侯驭方叛乱,率领南淮夷、东夷侵犯周王朝的东南部疆土,周王命西六师与殷八师前往讨伐,未能攻克;随后武公派遣禹率亲兵,包括兵车百乘、甲士二百、徒兵千人前往匡地,协助西六师和殷八师作战;禹经过苦战,胜敌立功,擒鄂侯驭方;禹铸做这件宝鼎记载战功。之后大概控制了局势。
西周青铜器驹父盨盖《集成》4464铭文记载,周宣王年间,南仲邦父曾命令驹父、高父等人催缴贡赋,叮嘱他们要以礼待人,服从夷俗,这样夷人才会敬畏王命,真心臣服。驹父盨盖铭文:唯王十有八年正月,南中(仲)邦父命驹父□(即)南者(诸侯),率高父,惠南淮尸(夷),氒(厥)取氒□(厥服),谨尸(夷)俗,(遂)不□(敢)不苟(敬)畏王命,逆(迎)见我,氒□(厥献)氒□(厥服)。我乃至于淮,小大邦亡□(毋敢)不屠,俱逆(敥具迎)王命。四月,还,至于蔡,乍(作)旅盨,驹父其万年永用多休。
目前发现的春秋鼎、曾伯盙、戎生编钟等铜器铭文中,有“繁阳之金”“征繁阳榷,取厥吉金”“克逖淮夷,印燮繁阳,金道锡行. 如曾伯粟簋铭文载:“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阳),金道锡行。”时间大约是在西周时期。
实际上诸夏各国是极其歧视这些蛮夷野人的的,认为“戎,禽兽也”,“狄,豺狼之德也”,事实上,这实际上也是不同地域人们在利益上的冲突和文化生活上的不同而已。
由于经济生活的不同,诸夏各国主要集中在大河两岸谷地和平原地带,而夷狄则多集水泽之地。我国地形复杂,山林、水泽与平原、河谷错落有致,这就自然地形成了诸夏各国与夷狄的杂处和相对聚居。
从以上可以看出淮夷东夷南淮夷都属于周代民族,都是淮河两岸到桐柏山大别山北麓的野人原始部落 ,如左文公九年秋,楚“自东夷伐陈”,据此可推知东夷在陈、楚之间。这些野人被商周所欺压杀戮奴役,应该属于石器时代淮河中上游遗存的延续,但是又没进化到国家的形态,属于四处劫掠的类亚马逊蛮人原始部落,秦汉时期随着几百个诸侯国大一统形成“汉朝人”后,这些没有国家形态的蛮夷戎狄诸类野人也慢慢逐渐被汉化.
龙岩刘N1b1b-CTS962-Y139152线粒A4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