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贝加尔湖畔族群时代中N1c、R1b占比高(回纥退出蒙古高原之前)。
后贝加尔湖畔族群时代(回鹘退出蒙古高原,室韦系九姓鞑靼崛起)中C2b克烈星簇占比奇高。
约公元前12世纪左右自贝加尔湖畔西进的N1c-Nat-乌拉尔支系,几乎没有C2克烈星簇、C2-M407。在波罗的海斯堪的纳维亚乌拉尔系(芬兰、立陶宛、拉脱韦亚等乌拉尔系)人群中几乎没有。
说明什么?C2星簇、M407仍远离蒙古高原。
乌古斯人群(土耳其、阿塞拜疆、土库曼)中C2克烈星簇、M407亦罕见。
西突厥时代的可萨汗国后裔犹太人中C2克烈星簇、M407亦罕见。
西匈奴后裔之一的保加尔人→保加利亚人群中M407、C2克烈星簇罕见。
柔然时代的西欧亚墓葬中,以N1c-Nat下小支系阿瓦尔高频,并有2个F1756出现。说明进入欧洲的柔然阿瓦尔人中没有C2克烈星簇、M407
C2克烈星簇及M407的出现,是回纥时代向东征服九姓鞑靼的结果,只有在此时以后,唐~契丹~蒙古时代,随着回纥西迁,室韦系九姓鞑靼+三十姓鞑靼才能入住蒙古高原,并随着回鹘亚迁→西辽开疆中亚→蒙古西征,M407及克烈星簇才进而向中亚开支散叶
佛道儒
点赞
赫连
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