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曾发现,以河姆渡、甑皮岩等为表达的古华南人,颅骨特征存在显著的类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人种(含尼格利陀类型)的因素。这里就存在一个巨大的争议,即这些反映在颅骨上的类尼格利陀人种因素是否真实的体现在古华南种系的基因组特征上呢?一些朋友认为,体质人类学不准确,不可信。
王传超团队参与写作的新论文,Wang et al., 2021,以中国西南汉族为研究对象,汇总当前报道的古人基因组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基于qpGraph的系统发育框架的分析结果如下图。结果显示,西南现代汉族相当于49%的西北古羌齐家文化喇家古人与51%的东南百越中国台湾汉本文化古族的混合。

分析显示,齐家文化古人和汉本文化古人分别携带11%和19%的类尼格利陀人种Onge的血统,这样,现代西南汉族仍然携带15.08%的类尼格利陀人种血统。

关于尼格利陀人种的起源,他们与现代东亚人的分离早于灭绝的旁系祖田园洞人与现代东亚人种的分化。

上述分析可见,体质人类学的观察并非空穴来风,处于铁器时代的台湾汉本文化古人仍然携带近20%的类尼格利陀人种血统混合,预计这一比例,在新石器早期的奇和洞古人比例更高。
参考文献:



wangbing
点赞
三味书屋
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