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祖源」App,随时随地查找家族资料

扫码打开「魔方祖源」App

西周嬭(芈)姓荆楚、夔楚、越楚、蛮楚四国考辨

《国语·郑语》中记载,周朝的史官(史伯)对郑桓公说:“荆子熊严生子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紃。叔熊逃难于濮而蛮,季紃是立,薳氏将起之,祸又不克……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芈姓夔、越不足命也,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矣。”

按此记载,西周时期,楚世家曾一分为四,即荆楚、夔楚、越楚、蛮楚。荆楚就是后来常说的楚国。

夔楚熊挚,是楚国君主熊渠嫡子或嫡孙,曾继承楚国君位,但后来楚国发生政变,熊挚被推翻,带领追随者逃往夔地,建立夔楚国,又成了夔楚的开国之君。三国时期的吴国史学家韦昭为《国语·郑语》作注云:“夔,芈姓之别国,楚熊绎六世孙曰熊挚,有恶疾,楚人废之,立其弟熊延。挚自弃于夔,其子孙有功,(周)王命为夔子。”《索隐》云:“谯周以为‘熊渠卒,子熊翔立;卒,长子挚有疾,少子熊延立’”。《正义》引“宋均注《乐纬》云:‘熊渠嫡嗣曰熊挚,有恶疾,不得为后,别居于夔,为楚附庸,后(周)王命曰夔子也。’”《水经注·江水二》“(江水)又东过秭归县之南,县故归乡,《地理志》曰‘归子国也’。《乐纬》曰‘昔归典叶声律’。宋忠曰‘归即夔,归乡盖夔乡矣’。古楚之嫡嗣有熊挚者,以废疾不立,而居于夔,为楚附庸。后(周)王命为夔子。《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楚以其不祀灭之者也。”《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得臣、斗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魏晋史家杜预《注》:“熊挚,楚嫡子,有疾不得嗣位,故别封为夔子。”以上诸说虽然在细节上有分歧,但大体意思是相同的。春秋时夔国国君不祭祀楚国早期的祖先祝融与鬻熊,楚成王就派人来责骂,夔国国君回答说,我们的先王因为有残疾,这些或者是鬼或者是神的祖先也不见保佑他,被你们祖上夺去了王位,而逃窜到这里来建立了夔国,我们已经失去了楚国的江山,为什么还要祭祀楚国的先人?楚成王于是派兵灭掉了夔国,将夔国国君和家族成员押回了荆楚。夔楚位于今天湖北西部的秭归县和巴东县一带,夔在西周早期可能做过楚国的都城。

越楚在古代史料中缺乏详细记载。东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芈姓之裔熊严……生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紃。紃嗣为荆子,或封于夔,或封于越。”《史记·楚世家》载:“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现在也难以准确考证越楚究竟是从哪一代楚世家中分出来的,其开国之君也不知道是谁。关于越楚的位置,后世的解说也有很多分歧。韦昭认为就是春秋时的勾践越国,但是西周之时,楚国的势力范围是不可能达到浙江绍兴的。清高宗甚至认为越楚是秦汉以后的南越,这就更荒诞了。《史记·楚世家》中说熊渠兴兵伐庸、杨粤,这里的“杨粤”,就是“扬越”。《吕氏春秋》说:“东南为扬州,越也 。”《尔雅》云:“江南为扬州,越也。”西周时的扬越有一部分分布于现在的湖北东南和江西北部,在湖南境内也有分布。春秋时期楚国境内还流行越人歌。以此观之,越楚的位置应该在现在湖北的东南部或者江西北部一带。江西聂氏父系Y染色体为O-F793,疑为楚世家后裔,或为越楚之裔耶?

楚国国君熊严有四子,伯霜、仲雪、叔堪、季徇。熊严死后,长子伯霜立,在位六年卒,可能其子尚幼,三弟因此争立,兵戎相见,仲雪被杀,季徇夺得国君之位,叔堪和其追随者逃亡于濮。按长幼次序,仲雪已死,此时应该是叔堪继位,所以楚国的薳氏不服,薳氏小宗作蒍氏,是楚国早期强大的公族,就起兵来助叔堪争位,结果仍然失败。薳氏遭到沉重打击,没落了很多代。叔堪就和他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们在濮人的地区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因为文明程度相对落后,被人称为蛮嬭(读乃),秦汉以后写作蛮芈,韦昭注曰:“蛮芈,谓叔熊在濮从蛮俗也”,就是蛮楚。关于濮地之方位,明代云南大理白族学者董难引古代文献有过一番专门考证,其《百濮考》中云:“《牧誓》:‘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伪孔传》曰:‘庸、濮在江汉之南’,疏曰:此八国皆西南夷也。《逸周书》:‘伊尹为四方献令,正南百濮’。《尔雅》:‘南至于濮铅’。《郑语》:‘叔熊逃难于濮,而蛮楚鼢冒始启濮’。刘伯庄曰:‘濮在楚西南’。《左传》:“巴、濮、楚、邓、吴,南土也’。又云,‘麋人率百濮伐楚’”。《左传·昭公十九年》亦载:“楚子为舟师以伐濮”。结合现今之考古发现,西周时濮人主要分布在现在的湖北西南部和湖南境内,此为“江汉之濮”,另外在重庆、贵州、四川、云南境内可能还有“西南之濮”。叔堪逃亡于濮,从蛮俗所建立之蛮楚,应该在现在的湖北西南和湖南西北部。到楚平王时期,荆楚针对濮人的战争都还在持续。

夔楚在春秋中期被楚成王所兼并,越楚和蛮楚的历史后来无文献记载。但到春秋晚期,番邑(今江西鄱阳县)已经是荆楚东部的边境,则越楚必已收入荆楚之版籍,其被荆楚所兼并,应该在之前就已完成。

蛮楚的历史可能延续较久。《国语·郑语》中说“楚蚠冒于是乎始启濮”,《史记·楚世家》:“(熊通)乃自立为武王……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可知荆楚蚕食濮地是在叔堪等人逃往濮地建立蛮楚70多年以后的事了。但是荆楚蚕食濮地,只是使濮人和蛮楚受到压力,迫使其持续南迁,而并没有能够兼并濮人和蛮楚。《左传·文公十六年》载:“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于是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阪高”。到楚庄王时期,濮人的实力仍然强大,迫使荆楚边境戒严和准备迁都。到楚平王时期,荆楚针对濮人的战争都还在持续,《左传·昭公十九年》:“楚子为舟师以伐濮”。在这种情况下,立足于濮地的蛮楚应该还存在,史书中也没有荆楚灭掉蛮楚的记载。《战国策·楚策一》载:“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则至迟在战国晚期楚威王时,荆楚已经设立巫郡和黔中郡,将湖北西南和湖南大部纳入版图,蛮楚之被荆楚兼并可能在战国中期。但蛮楚存续较久,而且早已“从蛮俗”土著化了,其众多后裔可能仍然盘踞在这些百蛮杂处的地区,并已形成土著豪帅,荆楚不能尽徙。这个情况可能像楚国灭掉越国以后,越王勾践的子孙“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於江南海上,服朝于楚”而矣。

楚倾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楚西陵(今湖北宜城),楚地日蹙。二十一年,白起又攻陷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纪南城),杀戮颇惨,并毁掉历代楚王陵墓,楚军溃散,不能再战,楚倾襄王远逃淮北,楚人纷纷渡江逃入黔中郡和巫郡山区。明末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引晋人常林《义陵记》说“项羽弑义帝于郴,武陵人缟素哭于招屈亭”,可见在秦亡以后,今湖南、湖北西部的武陵山区还有大量的楚人聚居。现在在这些地区已经发现了不少战国中晚期的楚人墓葬。楚倾襄王二十二年,秦军又攻占楚之巫、黔中两郡,荆楚和蛮楚的后裔可能又有向更西和更南方向转移的,乃至进入了江西南部。


楚作为一个部落国家,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它在殷商的南方。1977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的商末甲骨卜辞“楚子来告”,证实了楚国在殷商时就已存在。《诗·商颂》云:“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经过殷商的持续打击后,荆楚衰弱不堪,据清华简《楚居》记载,西周初年楚人建了一座宗庙,却没有祭祀的小牛,只能跑到邻近的鄀国去偷,后来祭祖都是在晚上偷偷进行。《国语·晋语》载:“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矛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周成王因为楚国弱小,甚至不承认它的诸侯国地位,不准它参加正式会盟。但是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楚成王时代开始强大起来,“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最后统一了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甚至还把势力伸展到了北方和云、贵、川南。

楚国从商代出现到亡国,至少持续存在了上千年。它在历史上长期实行“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的封建贵族政治体制,在官职的任用上,基本原则是任人唯亲。其重要职位,如令尹、司马、莫敖等几乎都由公族子孙担任,鮮以异姓为之。公族就是楚王室的庶孽旁支,见于史书记载的就有四十几个氏族,其中以斗氏、成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最为著名。公族持续上千年来掌握楚国各地政权,其后裔子孙是相当多的。楚南公曾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里说的“三户”,就是指楚公族的三个氏族,只要把楚国的三个公族的力量组织起来就足以亡秦。《史记·货殖列传》中云:“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其实就是这些地方的楚人都蛮化了。中国南方的客家赖姓中,父系Y染色体单倍群O-F793所占的比例很大,史料表明此赖姓在历史上还被蛮化过,他们可能就是西周时蛮楚的后裔。先秦出土文物表明,楚王室为嬭(读乃)姓酓(读演)氏,传世文献中记载的芈姓熊氏是后人所妄改,赖可能是汉代以后根据嬭的谐音而来。又史书所载楚公族中有来氏和来纤氏,这支最大的赖姓也有可能是出自来氏或来纤氏。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2 条评论
热门最新
若梦

浮生若梦

哈哈哈,你@熋发的这些楚简上的文字和楚王的姓氏有个屁的关系啊。。你看一看“楚王酓章镈钟’上“楚王酓章”四个字是怎么写的。「图片」...

5 评论

4

  • 米潘

    2021-10-17
    好好学习吧,不要丢人现眼了。你比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聪明?有时间多去问问这方面的学者。

    点赞

  • 若梦

    浮生若梦

    2021-10-17
    @米潘:你说的哪个史学家?官方之前顶级的史学家范文澜和郭沫若认为楚国是苗族人。

    点赞

米潘

后人所妄改,应该就是你这种后人妄改吧,请去武汉大学查以下楚简「图片」...

添加评论

2

米潘

酓就是熊,在学界己没争议,最近不断出土的楚简中有楚先名字有用熊字,己印证司马迁和秦所用的熋并没有错。

2 评论

1

  • 若梦

    浮生若梦

    2021-10-17
    楚世家中名字有用熊的,这刚好证明了他们的姓氏不会用熊,连这个最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

    点赞

  • 米潘

    2021-10-17
    @浮生若梦:熋就是酓,酓就是熊,一个意思。沒楚王之前用熋,楚武王之后创造了酓字来体现王权,武王之前首领用敖,楚国之外和民间用熋,楚国灭之后,楚王权不在,自然只能用熋,但不代表就消失了。understand?

    1

米潘

「图片」...

1 评论

点赞

  • 米潘

    2021-10-17
    可以打以上电话

    点赞

授权认证信息校验失败!
授权认证信息校验失败!
授权认证信息校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