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傅说
用这句话作为这一篇的开头,致敬我们的先贤。
傅说是武丁的肱股良臣,但在甲骨文中却没有发现傅说,同时期经常出现的臣子,名字叫“雀”。
提出这个问题,不是要否认傅说的存在。从传世的史书到出土的竹简,关于傅说的记载有很多也能相互印证。
我想强调的是,“傅说”的傅姓和“薄姑”的薄,在流传中都发生过很多变化。不仅是因为早期的汉字“字无定式,写无定法” 。
薄姑,史料中记载有蒲姑、尃姑、亳姑。又说他们的图腾是布谷鸟。大杜鹃鸟的叫声,就是“鹁鸪、鹁鸪”。先看看甲骨文中“薄姑”是怎么记录的。【图片摘自《论周公庙“薄姑”腹甲卜辞 李学勤》】

图片中,蓝色框内的字,目前认做薄,橙色框内的字,目前认做姑。
姑,是“古”字旁边有个“女”字。
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

我们可以会意的认为:“姑”是女性在讲述过去的历史。作为口述历史者,在家族中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最新研究发现良渚遗址早期的贵族墓地,墓主就是女性。
“姑”演变成了后期的姓氏“古”,可以看成是父权崛起后母权受压的标识。
近代古氏拟定的谱牒资料中有吴“姑发氏”改为“古氏”的记载。但是否属吴国,可能未必。
薄姑氏如何演变出“傅”姓,其实有多重可能。由于“薄姑”没有固定的写法,还可以像魔盒一般衍变出令人吃惊的种种。
史料记做“尃”fu的写法直接演变成“傅”是最简单直接的推理。
汉字“傅”,含义是辅助,协助。甲骨文图片中认作"薄"的文字,左边是长了秧苗的田,右边是人或者刀。如果是人在观察禾苗的生长情况,这人应该是奴隶主家庭的得力助手。助手也可以叫“副手”。如果右边认为是刀,做“副”解释可行吗?
《说文解字》:
副,判也。从刀畐聲。
畐,满也。从高省,象(田)高厚之形。田厚生以高是畗之范式。
——以上两条摘自《百度百科》
综合起来,副字,早期可能确实存在“左 田 右 刀 “”的写法,也就是甲骨中蓝色框内的字形。甲骨上“副”的含义,通现在的傅。
通过以上叙述,“薄姑”可以演变出傅、古两个姓氏,相信大家应该能够接受。
但对甲骨中“副”的解读,现在仅仅是开始,在后续的篇章中会有更多惊喜发现。
因为早期汉字,特点就是“字无定式,写无定法”,同一个含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部落能造出多个文字表述,后期在统一汉字的过程中又不断的扬弃合并。就像天地间迷漫晨雾,难以分辨初升的朝阳。
王之韵子
点赞
傅(付)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