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汉徐明
徐明,字长君,东海人。元帝、成帝(前33~前7年在位)时历任五郡太守,有能干的名声。任河内太守时有赋三篇。
《汉书·王尊传》中,徐明为涿郡太守,为汉元帝(前75~前33年在位)时人。
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谱系中,徐明为东海徐氏北支祖徐丰之子,东海徐氏南支祖徐霸之侄(南支家谱中,南迁祖徐元洎为徐霸之孙)。
二、东汉徐师俭
《陕西通志·卷三十》载:“徐师俭,京兆尹。”
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谱系中,徐师俭是徐明的五世孙,也是东海徐氏北支主支的南渡祖徐宁的五世祖。
结合《元和姓纂》,徐勉徐摛这两支的共祖也是徐师俭的后代,徐师俭很可能对应MF4619。
三、东晋徐宁
徐宁,字安期,东海郡郯县人,东晋大臣。少而知名,清惠博涉,初为舆县令,为廷尉桓彝所鉴识,授尚书吏部郎,进号左将军,迁江州刺史,未拜而卒。
《元和姓纂》记载,“自明居五代孙宁过江东”。因此,东海徐氏南下始祖为徐宁。徐宁事迹主要附在《晋书·桓彝传》中。
四、南朝宋宰相徐羡之
徐羡之(364~426年),字宗文,小字干木,东海郡郯县人,刘宋开国功臣,东晋左将军徐宁之孙、上虞令徐祚之之子。
历官琅琊内史、吏部尚书、丹阳尹、尚书仆射。
景平二年(424年),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以太后的名义处死宋武帝刘裕次子刘义真于新安,废黜刘义符为营阳王,不久将其杀死,另立皇三子刘义隆为帝。
元嘉三年(426年),宋文帝稳固了权力,以废弑君主等罪名下诏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治罪,徐羡之遂自杀。时年63岁。
五、南朝宋宰相徐湛之
徐湛之(410~453年),字孝源,东海郡郯县人。南朝宋时期大臣。徐湛之出身东海徐氏,宋武帝刘裕外孙、会稽长公主刘兴弟之子,徐羡之侄孙,晋将徐逵之之子。
屡次升迁,迁中书令,转尚书仆射、护军将军,联合尚书令何尚之共掌机要,深受刘义隆的信任。
元嘉三十年,为太子刘劭杀害,时年四十四。
宋孝武帝刘骏即位后,追赠司空、散骑常侍,谥号忠烈。
六、南朝齐宰相徐孝嗣
徐孝嗣(453~499年),字始昌,小字遗奴,东海郯县人。南齐时期宰相,司空徐湛之之孙。
出身东海徐氏,幼而挺立,风仪端简。八岁袭封枝江县公,迎娶康乐公主。历任著作郎、南彭城太守、太尉谘议参军。萧道成即位后,历任吴兴太守、五兵参军、太子詹事、吏部尚书、右军将军,领太子左卫率,处理台阁事务,迁尚书右仆射、丹阳尹。协助萧鸾废除萧昭业,迁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封枝江县公。齐明帝驾崩时,拜中书监,选为顾命大臣,辅佐东昏侯萧宝卷。萧宝卷残酷暴虐,潜生废立之心,召入华林省赐死,时年四十七岁。
齐和帝中兴元年,追赠太尉,谥号文忠,改封余干县公。孙女徐昭佩,嫁给梁元帝萧绎。
六、南朝梁宰相徐勉
徐勉(466~535年),字修仁。东海郡郯县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臣、文学家。
徐勉自少孤贫,早励清节。为人笃志好学,初入国子学,后补西阳国侍郎。梁朝建立后,拜中书侍郎,转尚书左丞,与周舍同心佐政,号称贤相。迁太子詹事,辅佐太子萧统。又拜吏部尚书,负责官员铨选,迁侍中、尚书右仆射,官至中书令,以足疾去位。大同元年(535年),徐勉去世,年七十。获赠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简肃”。
徐勉善属文,勤著述,虽当机务,下笔不休。曾因起居注烦杂,于是加以删撰,为《流别起居注》六百卷,另有《左丞弹事》、《选品》、《太庙祝文》、《会林》等书集,今多已佚失。
七、南朝陈宰相徐陵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人,出身东海徐氏,南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徐摛之子。
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撰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
至德元年(583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侍中、左光禄大夫、鼓吹、建昌县侯如故,谥号为章。 今存《徐孝穆集》6卷和《玉台新咏》10卷。
八、隋唐徐文远
徐文远,名旷,字文远。洛州偃师人,南齐司空徐孝嗣玄孙,其先自东海徙家焉。
父彻,南梁秘书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而生文远。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
隋开皇年间,徐旷任太学博士,为汉王杨谅讲授五经,后因杨谅谋反被解职为民,大业初年被复官任国学博士、国子祭酒。
九、唐徐有功
徐有功(640~702年)名宏敏,字有功,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徐有功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
长期在司法任上,是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清官。《新唐史》对他有“虽千载未见其比”之赞誉。他死后武则天追赠他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显登位后加赠他为越州都督(正三品)头衔,并特下制书表彰:“节操贞敬,器怀亮直,徇古人之志业,实一代之贤良”和“卓然守法、虽死不移。无屈挠之心,有忠烈之议。”
十、唐末宰相徐商
徐商,字义声,一字秋卿,郑州新郑人,唐代宰相,刑部侍郎徐有功五世孙,唐末宰辅徐彦若之父。
出身东海徐氏,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充翰林学士,后拜中书舍人。
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拜河中节度使,十年(856年),转山南东道节度使。唐懿宗咸通初年,任刑部尚书,充诸道盐铁转运使,迁兵部尚书,封东莞县子。咸通六年(865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年(869年),出为荆南节度使,官终太子太保。
十一、唐末宰相徐彦若
徐彦若(~901年),字俞之,祖籍偃师,唐朝宰相,刑部侍郎徐有功六世孙,吏部尚书徐商之子。
徐彦若出身于东海徐氏,进士及第,历任尚书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后以户部侍郎之职拜相,又任中书侍郎。
景福二年(893年),徐彦若出镇凤翔,但因李茂贞兵犯京师,又被召回朝中。乾宁元年(894年),徐彦若再次被拜为宰相。后累进司空、太保,兼任门下侍郎,封齐国公。
光化三年(900年),徐彦若以使相出镇广州,担任清海节度使、同平章事,次年病逝于广州。
莫风
1 赞
荒
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