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Tore(托热)部落,是成吉思汗长子朮赤(Jochi)后裔组成的部落。(注:朮赤,发音zhuchi,最接近蒙古语发音,现代网络一般写成术赤,发音shuchi,为流传较广的白字,朮≠术)
Tore(托热)部落分为若干个氏族(Clan),每个氏族都是来自同一父系祖先的,每个氏族下面可以根据亲属远近再分为Lineage子氏族(子支系)。
托热部落中,最大的Tuka Timur氏族,根据历史记载,来源自成吉思汗长子朮赤(Jochi)的第13子Tuka Timur(图卡铁木耳)。另一个重要的托热氏族,来自朮赤(Jochi)的第15子Shiban(昔班)。
二、2014年的分析
2014年的《Russian Journal of Genetics》杂志,有关于《The Niruns and the Subclade С2а3-F4002 (the starcluster)》的文章,该论文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托热部落中的Tuka Timur氏族和Shiban氏族,两者属于同一Y染色体类型C2-F4002(这个类型是Y4541的上游),而根据历史记载,这两个氏族的共同祖先是朮赤(Jochi)。
三、2018年数据
根据2018年《Development of the Kazakhstan Y-chromosome haplotype reference database: analysis of 27 Y-STR in Kazakh population》中的数据,其中有更具体的数据。
这篇文章的数据中,共有34个Tore部落的个体,其中Shiban氏族5个,Tuka Timur氏族28个,Jadik氏族1个。
通过比对发现,34个Tore氏族中存在6个C2-Y4541,其中,Shiban氏族中C2-Y4541占比高达60%,全部分布在Satemir的子氏族(子支系),Tuka Timur氏族中的C2-Y4541占比10.7%,分布在其下的Usek和Jadik两个子氏族(子支系)中。
除了C2-Y4541,C2在整个哈萨克托热部落中都很多,占比高达58.8%,子类型中C2-1756也较多,这个类型在古代鲜卑人中高频,在东突厥和可萨突厥中都有发现,托热中的C2-F1756分属C2-F1756-Y235073和C2-F1756-F3887,共祖时间超过5000年,应该不是同一祖源的。
成吉思汗家族,目前普遍认为属于C2-Y4541下游类型,从朮赤的两个儿子(Tuka Timur和Shiban)看,朮赤本人应该也是C2-Y4541类型,其本人属于成吉思汗亲生儿子是无疑的。
四、中国哈萨克2018年的数据
2018年的另一篇文章,《Whole-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Y chromosome C2*-Star Cluster traces back to ordinary Mongols, rather than Genghis Khan》的附件数据中,有少量中国哈萨克的数据。
有三个中国的哈萨克个体也属于C2-Y4541下游的C-Y4541-F8949-FT411734,而Tore部落在中国分布很少,少量分布恰恰就在伊犁地区,很可能这三个个体也是托热部落,但不知道具体氏族了。
五、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乌孙(兀慎)部落也属于C-Y4541
但哈萨克境内,属于尼伦蒙古后裔的数量,还有很大一块,就是大玉兹的乌孙(兀慎)部落,根据2019年《The medieval Mongolian roots of Ychromosomal lineages from South Kazakhstan》的数据,这个部落中43%的个体属于星簇。
更细的划分是,原属于察合台汗国四大千户之一的Dulat(杜拉特千户),高达58%的个体属于星簇,具体C2-Y4541的下游为C-Y4541-F12782。
而Dulat(杜拉特)部落出身尼伦蒙古,其的祖先名叫Ussun(兀慎),是Bodonchar(孛端察儿)的儿子Barim Shiratu(巴林失亦剌秃)的儿子Barin(巴林)的后裔,兀慎部落出身的贵族,还有一个叫博尔忽,是成吉思汗四大怯薛长之一。
Ussun(兀慎)的一个孙子非常著名,叫Mayki Bi(迈济别),是成吉思汗的谋士,后来成为Batu(拔都)最重要的参谋。Ussun(兀慎)的后裔特别的多,他的后裔组成了一个部落就以其祖先的名字命名为Ussun(翻译成为乌孙或兀慎),后来发展成为哈萨克最大的部落,这个部落在1800年时有70万人,占当时哈萨克人的三分之一,历代哈萨克大汗,都由统治Ussun(兀慎)部落的首领担任。
乌孙(兀慎)部落的Y染色体数据,包括克烈部落中的星簇信息,我另写文章介绍。













通古斯研究员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