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祖源」App,随时随地查找家族资料

扫码打开「魔方祖源」App

Q-F4759 可能为商都盘龙城 再南下人群

在长江中游地区,以分布在洞庭湖周围的一支青铜文化最为突出。在湖南的宁乡、湘潭、安化等地,出土过很多大型铜铙、动物造型的铜尊、铜卣等,青铜礼器的种类以尊和罍为多,也偶见鼎、盉、甗等。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兽面纹瓿及瓿内的线条纹斧、有铭卣、分裆鼎、象纹、虎纹和兽面纹大铙,石门的兽面纹提梁卣,桃园的“皿天全”方彝,岳阳的鱼纹尊、兽面纹尊、大铙,华容的圆尊,桃江的盉,益阳的角,湘潭的豕尊,醴陵的象尊,衡阳的牛尊,长宁的方尊等,均属晚商的器物。这些铜器在江南分布很广,其形制、花纹与商晚期第二期的铜器特点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从总体上说,这些铜器虽受影响,但仍以浓厚的地方特征为主。但这一带既然出土这么多自身特征浓厚的青铜器,就一定存在一个发达的青铜文化中心。也可能当时的社会结构还是比较松散的部落联盟集团,并未形成固定的政治中心。从上述情况看,长江中游特别是洞庭湖周围自盘龙城消失后,兴起了这一支本地特征浓厚的地方青铜文化。
以江西清江新干大洋洲商墓的发现为代表的吴城文化,表明了长江中游另一个发达青铜的存在。其椁室呈长方形,长约8.22米,宽约3米,随葬品十分丰富。计有青铜器480件,器形包括礼乐器、农具、兵器、工具、仪仗等;玉器1072件,主要是礼器、仪仗和装饰品,如琮、璧、玦、璜、瑗、环、柄形器、神人兽面形饰、羽人、戈、矛等;陶器356种,有原始瓷和硬陶,器形有鬲、鼎、釜、罐、瓮、尊、豆、盆、盘、簋、壶、罍、斝、器盖及工具等,虽然土著色彩严重,但不妨碍青铜的传播人群来自盘龙城。


洞庭湖 吴城后期的商周青铜传播人群可能与Q-F4759相关,基本可以断定是来自盘龙城的部分人群。盘龙城作为商文化最早的遗址,在经营300年后废弃,一部分北上,一部分南下散落于洞庭鄱阳一带,经过几百年后,慢慢演变为当地少数民族土著或成为楚人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 汉代以后逐渐被汉化。

推测盘龙城的大墓应该是Q-M120下的一部分支系,其埋葬大樾 玉戈,头北足南,说明其地位很高,代表着商王的权威 。根据告向平的殷墟发掘报告,殷墟王陵区的九座大幕,除了M1567没有墓道外,其他大墓墓道均在南来看,一般认为墓葬头向向北,10度左右,南北向。而且更重要的一点之前商人的标志性腰坑葬法,最早发现也是在盘龙城, 随着商都盘龙城的废弃,商王Q-MF1647?逐步北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