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只有少量的古代东北土著黑水靺鞨的血统,他们绝大部分的血统来自于古代黄河流域的汉人。过去国内著名分子人类学研究机构23魔方的检测也发现,现代满族基本上就是北方汉族,并没有一个独立于汉族以外的满族血统存在。满族和汉族最大的父系Y染色体同为O-F492单倍群。至于爱新觉罗家族的父系Y染色体单倍群,复旦研究认为可能是北亚类型C-M504-F14749的下游 ,而23魔方研究认为可能是南方汉族类型 O-MF1200 的下游,检测的样本均为满族爱新觉罗氏,而且都有家谱作为依据。这就使爱新觉罗家族真正的父系Y染色体单倍群至今不能定论。
过去民族史学界有一种观点,就是以为清代的满洲八旗和汉军八旗的通婚,以及解放后民族成份的随易更改,使满汉血统已经混淆。最新的古DNA研究表明,原来不是清代以后满汉血统才混淆,而是早在明代以前,满洲民族就是古代黄河流域汉人的后裔。“这种融合是从汉代到宋代,到明代完成的,并不全是清代的融合。现代满族中,来自古代黄河流域的成分已占绝大部分”。满族并不是中国古代东北女真人的后裔,而是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汉族人在进入东北后被蛮化的后裔。
汉族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大量进入东北和朝鲜半岛。《后汉书·东夷列传》载:“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史记·朝鲜列传》:“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聚党千馀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载:“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史记索隐》引东汉司隶校尉应奉上奏汉桓帝书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古鲜卑山系指今大兴安岭北部。按北宋使臣文惟简在《虏庭事实》中记载,“距燕山东北千里”的辽国中京大定府也建有孔庙,“春秋二仲月,行释奠之礼”,可见辽国时期东北境内应该也有不少汉人。
金代以后,大量中原汉族被掳掠到东北。
南宋史官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自靖康之后,陷于金虏者,帝子王孙、宦门仕族之家,尽没为奴婢,使供作务。每人一月支稗子五斗,令自舂为米,得一斗八升,用为猴粮。岁支麻五把,令缉为裘,此外更无一钱一帛之入。男子不能缉者,则终岁裸体”。清末蒙元史大家屠寄曾经说:“黑龙江宁古塔(满族)人民,有于岁首阖户痛哭终日者。习俗相沿,莫知其故。实皆宋人之遗黎,在当日以是志亡国之痛者也”。宁古塔有觉罗古城,清康熙时人吴桭臣在《宁古塔纪略》中说:“交(觉)罗,满音赵姓也,盖因族氏以为屯”。明初在黑龙江流域的奴儿干都司也是有少数汉族驻军的。清嘉庆时的礼亲王昭梿晚年在其著作《啸亭杂录》卷十《宋人后裔》中承认满族大臣中确实有北宋末年被掳掠到东北的汉人后裔,“董鄂治亭制府考其宗谱,乃知其先为宋英宗越王之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清朝史官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卷三中说:“黑津乃徽钦二字讹音也,在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县,金代之五国城)东三千里外散处,至东海边。以鱼为生,即以鱼皮为衣,故曰鱼皮笪(鞑)子,或谓黑津笪(鞑)子,或谓徽钦笪(鞑)子,名异而实同也……余内弟左子恕宜任伯都讷巡检,知之最详,为余言之……国初之黑津秀而黠者来投,因编入旗。其人以国家有民公之封,自以为宋后,因自名为民觉罗”。
又爱新觉罗家族在明代实际上有汉族姓氏为佟,朝鲜史书记为童。《明神宗实录》万历十七年九月记“以建州夷酋佟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他本人在给朝鲜国王的信中也自称“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努尔哈赤”。明朝人张鼐的《辽夷略》中记载:“奴(努尔哈赤)住牧在宁宫塔、红岩子等寨……奴之祖曰佟教场(即觉昌安),建州左卫都督佥事也,生佟他失(即塔克世)。有二子:曰奴儿哈赤,速儿哈赤。他失死于乱阵,而奴儿升授龙虎将军”。茅瑞徵《东夷考略·建州》中说:“努尔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辽广实录》:“万历戊午夏四月,故龙虎将军建酋佟努尔哈齐初发难,袭我抚顺关,陷之。”则努尔哈赤家族在明代有汉姓为佟,这是毫无疑问的。清代以后,爱新觉罗家族就绝口不提佟姓之事了。自努尔哈赤以后,纪事始有本末,其以前之事,寥寥数行,惟恐人知。而清代对于明代官私著述,禁之毁之,株连瓜蔓,大兴文字之狱,以冀千方百计掩盖其起源历史。此如明清史大家孟森所说:“自清代二百数十年来,文人学士口不敢言,而人人心中皆以为满洲之先世必有大不可告人之秘密”。这个大不可告人之秘密,现在通过分子人类学的研究,算是解开一大半了,原来满洲民族先世居然是古代黄河流域汉族在东北被蛮化的后裔!
最新的古DNA研究发现,东北境内的赫哲族和锡伯族才是中国古代女真人的后裔,他们是金代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兀的改女真的后裔。之前锡伯族长期被民族史学界认为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现在看来搞错了,锡伯族的基因和古代鲜卑人差异很大。明代的野人女真遗骸中也检测到相当成分的古代黄河流域汉族血统,在他们的墓地中还发现了宋金元时期常用的铜钱,这表明汉族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深入了黑龙江领域,并与当地土著民族发生融合。
相关内容可参考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2年5月李建的论文:《黑龙江流域绥滨东胜明代墓地古代人群基因组学研究》。

梁
点赞
浮生若梦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