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在2018年9月就测过微基因,个人Y标记是O2a1a1a1a1,好巧的一个标记呀,之后读了其中的各种“奇怪”的帖子,感觉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研究,图一开心。再后来或许是广告吧,在去年的十月底我购买了23魔方的深度测试,当时是看中了它宣传的那80万庞大的数据,现在想来,似乎不是80万Y样本。当你刚成为他们的新用户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明白,各种看和询问,我问得比较少看得多。有很多魔“鬼”(我对部分魔友的称呼)对新人都是各种奇怪的恭维或者怼你家祖上被绿了,至此论坛上也不乏各种谩骂的“愤青”。当时,我的数据出来的时候被定义并归为“新安程氏家族”,标记为O-MF283423。隔了半年,我准备从我身边开始测测其他认识的人看看,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我自己明确的孙姓叔伯都没有去测的。第一,我姓孙,故此我找了一个离我祖居地屯溪黄口对岸一公里范围内的一位孙姓同学兼朋友做了测试(该位置孙姓比较多)。第二,既然归到“新安程氏”,自然我会找到屯溪篁墩,这里刚好有个朋友。找到两位之后,盛情款待了他们,告知他们啥事,随后获取样本,等待结果。备注,行政区是黄山。
第一轮测试,
孙姓朋友:O-MF307246,如下图

程姓朋友:N-MF309653,如下图

看了这些,也没发现有啥关系呀,起码Y是没什么关系了。
有过了两个月,我在今年七月份,直接找不同姓的近支亲戚,因为他们都姓程,没办法,谁让23魔方把我归到“新安程氏”呢,这里姓程的也多,随即找到了太爷的一个女儿的后裔程某(属于歙县某支程氏)和我大姑姑的外孙唐某(因为他们兄弟两个,一个跟爸爸程姓,一个跟妈妈唐姓)实际上属于程姓(属于休宁临溪程氏)。后续操作同前。前几天,他们的结果出来了。
第二轮测试,
太爷女儿后裔程某:N-MF344244,如下图

大姑姑后裔唐某(前已备注程):O-MF344369,如下图

大姑姑后裔唐某和我的Y共祖于1960年,属于东汉。试问这能说明我属于23魔方标榜的“新安程氏”吗?我身边的程氏目前研究出来的数据就有两个大类型,分三个完全不同的家族。但都姓程,都是新安程氏的后裔,最起码,新安程氏的文化概念是至少是有这三支共建的。第一支程(朋友),祖居篁墩;第二支程(太爷女儿),祖居在歙县;第三支程(大姑姑外孙),祖居休宁临溪;
在洽饭聊天的时候,第二支程明确告诉我,第三支程是程灵洗的后裔,但他的墓在篁墩,他本人也是休宁人。第二支程在诉说自己这支的时候也说了,他们这支是从江西过来的,祁门的程氏也是这一支。太多的细节,脑子记不住呀。追程元谭为始祖。这里就有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出现了。
第1, 程元谭是新安地区的得姓始祖,或者也是德行始祖吧。也就是说不管程元谭本人是否真实存在,在新安这块地方,他的姓氏从他所处的年代开始开枝散叶。
第2, 23魔方目前标榜的该支新安程氏怎么可能能超过得姓始祖的年代呢?根据目前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将O-MF22493定义为“新安程氏家族”,更可能的情况是“新安程氏家族”属于O-MF22493→O-FGC36192→O-MF36214该支,我组织测的第三支程(唐某)就属于该支,而且他和他的最近宗亲共祖于1360年左右,但和我共到了1960年。而第二支程氏共祖时间居然在1520,该年代和程灵洗的年代很接近的哦。第一支程氏,由于数据太少,赞无法考。但,新安程氏是归属于整个新安地区的所有程氏的,其相关的文化也好,经济也好都是这样。其中第二支程氏N-MF344244的旁系N-FT152435(程皖苏鄂程氏家族)共祖于620年,我看了一下他们细分出的两个支系,一个黄山的,一个苏州的,有明显的徽州商人的影子。故此,这里所涉及的三个支系,没有一个支系能够完全代表“新安程氏”,也因此,将O-MF22493定义为“新安程氏”是相当不严谨的。一个融合的文化概念莫名其妙的被基因炒作者给高傲的分配给一个家族,这合理吗?
第3, 说回我的支系O-L599→O-MF22493→O-FGC36192→O-MF283423,O-L599它在战国时期渐渐繁荣起来,到了西汉O-MF22493繁荣度和战国时期差不多,再到东汉O-FGC36192有了较大的繁荣,东汉之后O-FGC36192旁支O-MF21989也有了较大的繁荣,O-FGC36192在后世细分出的O-MF36214(即我所获得的第三支唐程上级),如果能有古Y确证,或文献研究可信度高度认可为程灵洗一脉,也最多证明O-FGC36192下游出了一支程,而把整个“新安程氏家族”挂名到O-MF22493上,就有点匪夷了。至于我所属支系在战国和汉朝这几百年间的变迁没有什么太多的数据可以看出,支系相关的后续故事更是趋近于零。
第4, 说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大概在今年的二月份样子,看到我的支系O-MF22493的时间突然少了近六百年,当时我就截图发帖了,随即有人回复说可能是Y树的数据错误。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一般情况,电子化数据如果出错,更可能的都是人为的,而不是计算机的行为。而这个为什么会少六百年这个年限,很简单,少了六百年正好就可以对上程灵洗的年代了。为啥呢,因为他有22个儿子和93孙子,真是儿孙满堂呀,为了和树形对应上,人为改动这个时间是很有可能的。而后客服看到消息后回复会及时复查,果然凭白减少的六百年又回复了。
第5, 省着点说吧,既然23魔方标榜Y染祖源,也或多或少的在各个方面鄙视族谱,那为何将“新安程氏”只划归给一个家族呢?而我却在第二支程氏中看到了典型对的徽商影子。你们真的有充分的数据能够支撑起“新安程氏”归为一支吗?这里需要确认的还是“新安程氏”本身就是文化概念,既然笃信Y染祖源,又鄙视族谱,那又何来的“新安程氏”呢?Y然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新安程氏”的文化性也是毋庸置疑的。每年都有散居在全球各地的数千程姓后裔来到篁墩祭祖。
第6, 大家在研究自己的Y染祖源的时候,切忌不要把它和姓氏文化混为一谈。不管你是什么基因类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我的临近旁系里有东北风也有西南风更有中原风,还有在明清时独树一帜的徽州风。而这些临近旁系都源自于东汉初年的一个男人,随后的风风雨雨只有他们各自承载着的姓氏才能理解迁徙的艰辛。我不知道我的研究是否告一段落,但后续该朝哪个方向寻求,自有我自由的心意。文化在于认同,Y然属于血统(且不是唯一的)。在古代根据姓氏认同文化,认同家族,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生存手段和和睦良策。就好比,现在有那么多人就因为一个Y染不同,就会出现各种排斥和诋毁,总感觉自己站在了科学检测的道德至高点,就可以傲视群雄。在这个时代,哪里都不缺键盘侠。而我研究中的第三支程,哥哥程氏,弟弟唐氏,他们的孩子一个依旧姓程,一个依旧姓唐。在很多不知情的人眼中,谁知道会有什么高傲的见解呢?如果只看Y,是否又有什么奇葩论辩和纠正呢?而我看了这些数据,只能一笑了之。我目前能认可的是,单凭Y染来寻求祖源和仅靠族谱寻求祖源,本质上没有哪一个更强,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连历代官修的孔氏家族都能变化多端,更何况没有经历过历代官修的家族呢?但,不可否认,族谱更详细,甚至没有子嗣(或仅有女性后代)的儿子也会被记载。Y染祖源无论如何都无法发现没有子嗣(或仅有女性后代)的祖辈兄弟。以当前的数据来看,Y染祖源,是越久远的数据越靠谱,但只知道现存(数据库中存在的)的标记,无法有效证明和发现当时的情况。族谱祖源是越近越靠谱,越久远就像史记一样。
我是很想知道我的四系变迁的,先从父系变迁入手,但以目前的数据来看,近两千的数据几乎为零,其他人检测,大概率也是这种情况。在研究自己的父系变迁的过程中,在23魔方中通过相关检测数据也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不能简单的把新安程氏归属为一个支系,因为我提供的数据中有两个N一个O,这种片段化的数据能说明什么呢?(一种猜测)难道N带来了程姓,O通过大基数继承了程姓;还是O带来了程姓,N通过联姻融合共建了新安程姓;要么O也姓程,N也姓程,在那个没有基因技术的年代里,同姓必同家故此共谋了新安程业。我想找我自己的变迁,却意外的获得了这些。
而我自己所在的支系O-FGC36192有很多深度检测的宗亲们具有各种姓氏。或许如同我提供的第三支程一样,或许是其他某种未知的原因,据徽州各种姓氏来源年代所知,孙姓大宗的来到徽州是安史之乱,而我想知道的就是这种变迁史,但是,我们这里也有孙王墓(是三国孙权支系的),感觉没有30年的研究别想搞明白。光知道一个标记,依旧是无知。
anycome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