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欧阳修在《尚書職方郎中分司南京歐陽公墓誌》中说:“歐氏出於禹,禹之後有越王勾踐。勾踐之後有無疆者,為楚威王所滅,無疆之子皆受楚封,封之烏程歐陽亭(今江苏仪征)者,為歐陽氏。漢世有仕為涿郡守者,子孫遂北,有居冀州之渤海,有居青州之千乘。而歐陽仕漢,世為博士,所謂歐陽尚書者也。渤海之歐陽有仕晉者曰建,所謂渤海赫赫歐陽堅石者也。建遇趙王倫之亂,其兄子質南奔長沙。自質十二世生詢,詢生通,仕於唐,皆為長沙之歐陽,而猶以渤海為封。通又三世而生琮,琮為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子孫家焉。自琮八世生萬,萬生雅,雅生高祖諱效,高祖生曾祖諱托,曾祖生皇祖武昌令諱郴,皇祖生公之父贈戶部侍郎諱仿,皆家吉州,又為吉州之歐陽。及公,遂遷荊南,且葬焉,又為荊南之歐陽。嗚呼!公於修,叔父也。銘其叔父,宜於其世尤詳。”
按照欧阳修的说法,欧阳氏分为渤海、江西、湖南三大支,皆为春秋时越王勾践后裔,其它古代姓氏书中的说法也基本如此。但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似乎并非如此。今天中国的欧阳氏和欧氏主要分布于湖南,占了这两个姓氏总人口的43%以上,其次是广东,其次是江西,其次是广西,其父系y染色体类型多为O-F793,是春秋时期爆发于长江中游的,属于先秦时期楚地大族,并不是长江下游的古越人后裔,也与先秦越国公族的父系y染色体类型O-F656不符。O-F656类型虽然也有姓欧阳和姓欧的,但在整个欧阳和欧的姓氏中所占比例并不大。所以传统的欧阳氏出自姒夏和越王勾践后裔的说法,看来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祝融OM188
1 赞
[已注销]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