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GC19707共有七层:
第一层:O-FGC19707;
第二层:O-Z23849;
第三层:O-Z23863;
第四层:O-Y148916;
第五层:O-BY70435;
第六层:O-MF15710;
第七层:O-MF51523。
列出O-FGC19707的地理分布:


可以看出,O-FGC19707虽然人口集中于福建,但从分支的数量上来说,福建并不突出。O-FGC19707的每一层基本都有不少湖北、重庆、山东、江苏的样本,只不过到福建的基本上都爆成了大簇,鄂渝鲁苏分支的人口却都不兴旺,甚至住了单间。所以O-FGC19707极有可能是个湖北家族。




O-FGC19707只有两个屈,一个在湖南邵阳,另一个在广州,疑似屈大均后裔。O-Z23849-MF125361的这个屈是邵阳屈,另外一个挂在Z23849。如果秭归屈氏能验证基本上就实锤了。距离秭归大概两三个县的奉节屈有测出O-F793,但地缘相近同姓不同Y的情况太多了,秭归屈氏还是应该测一测。
关于O-MF125361,一种解释是屈原的直系后代,理由是树形位置(Z23849)、共祖时间(2300BC)、地理位置(以湖南为中心)。另一种解释是O-MF125361是屈原的祖先屈瑕,屈氏封地在湖南,共祖时间算错了。因为这是Y树上楚王后裔屈氏可考的最早共祖位点,屈氏是大族,人应该不少。当然,屈氏也被灭过一部分族。但是有个最大的问题,如果屈氏祖地在湖南,那么楚怀王为什么要把屈原流放到湖南,不怕与家族势力串联吗?
所以秭归屈氏至关重要,十个秭归屈氏只要测出一个MF125321的上游,基本就实锤了。不过总体来讲,直接把某基因标记对应到具体一个历史人物确实不容易。
祝融OM188
1 赞
祝融OM188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