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古代皇室生活条件优渥,皇家的子女也是养尊处优,然而皇嗣大多命短也是事实。很多皇帝的孩子都活不到成年,甚至还在襁褓之中就早早夭折,能够长大成人的少之又少。正因如此,古代皇家才如此重视子嗣绵延。
而皇家子嗣夭折率很高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天灾与人祸两个方面。一来,古人早婚早育等原因,皇嗣先天就有不足;二来,古代的医疗水平非常落后,即便皇室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再者,皇族生活波谲云诡宫闱倾轧不断,残酷的宫廷斗争也很容易让皇族子嗣受到伤害。
古代皇室子女的死亡率到底有多高呢?以清朝为例,清朝皇帝子女共计195人,其中68人都在10岁之前夭折,另有82人没有活到20岁;也就是说能够成功活到20岁以后的皇嗣比例还不到25%。而清朝已经处于封建王朝末期,当时皇嗣的存活率都已经算比较高的了,之前的朝代情况甚至更糟,比如宋仁宗16个子女,竟然没有一个活到成年。
如此高的夭折率,最直接的原因来自皇帝本身。古人的寿命与现代人相比并不长,所以早婚早育非常普遍,而古人为人父母的年龄也不大。比如汉文帝14岁就已经有了4个孩子;顺治帝13岁就做了父亲。这些皇帝在自己还是个孩子,都没发育完全的情况下生育的儿女,自然是先天不足,能够存活的几率也很小。
再者,古代的医疗水平不高也是个大问题,虽说皇家拥有最好的医疗条件,但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很多现代人看来不值一提的病,在古代可能是会伤命的,比如感冒、发烧、流感之类。古籍中经常出现的“偶感风寒而卒”并不是夸张,是确实存在的事情,很多成年人都抵挡不住,更何况是婴儿。
婴儿稚嫩,凤子龙孙说得再好听也还是普通孩子,古代也没有如今这么多的疫苗,一旦皇嗣受到病疫侵染,就是个大问题。婴儿又不能随便用药,但又不一定能扛得住病痛,所以每每生病多半只能听天由命,这么一来,皇嗣的存活率就相当低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的人祸原因,就是宫廷斗争与宫闱倾轧,这也是如今很多宫廷剧中皇嗣夭折最多的原因。宫廷之中“母凭子贵”,子嗣是妃嫔争宠的关键之一,为了争宠、争储君之位等原因,妃嫔之间互相伤害也是常有的事情。汉代有“燕啄皇孙”,明朝有万贵妃残害有孕妃嫔,唐朝甚至有武则天害亲生女儿的故事,宫闱倾轧伤及皇嗣再正常不过。
皇宫之中的物质条件自然是最优越的,然而宫廷之中,多的是为了权势欲望而不择手段的人。虽说稚子无辜,可身处皇宫又怎么能不躺枪呢?比如汉文帝的发妻代王后曾有四子,但四个孩子后来却在刘恒登基后无故而卒,有一种说法就是代王后是吕家的女儿,因此而惨遭厄运。
各有各的难处,皇家儿女容易夭折不仅是古代条件跟不上的通病所致,更是因为生于皇家的悲催的必然。
Adarx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