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武喜艳团队检测的上石河虢国贵族墓中,N系已经较高概率是姬姓周人,但是关于Q系是什么族群确无人问经,
本人在这里斗胆提一点不负责任的猜测,主要依据是以下几点
1武喜艳团队暗示上石河墓地可能由陕西方向迁入河南三门峡,并未区分是Q还是N,说明其两者可能都是随西虢国迁徙过来。
2虢国已知是占领焦国土地建国,而焦国是O系不太可能为Q
在三门峡西部有地名叫卢氏,
姓氏图腾中记载“卢姓是神农氏第八代卢(榆罔)的直系嫡传裔支。卢由虎、胃、皿组成,是发祥于“渭水”的鬼姓鸟支(胃),与白虎族通婚(秦岭的宝鸡南有太白山),擅长制作陶器,所以是虎、鸟(胃)皿三图腾合一。” 其中的白虎族很可能是姒姓有莘氏,其为大禹母族,也是周人太姒母族,夏商周三代皆是贵族,而这段中含糊鬼姓和姒姓,可能是由两族常年通婚导致,而其通婚时间也可能与虢国东迁有关系。
3关于虢国的命名,虢字由两手伏虎组成,《穆天子传》卷五:“子东至于雀梁。甲辰,浮于荥水……有虎在于葭中,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擒虎,必全之。乃生搏虎而献之天子。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虢,是为虎牢。这说明东虢属邑“虎牢”的命名,更与捕虎的事直接相关。其中提到七莘之士很有可能也是与鬼族通婚的姒姓有莘氏。
而古卢的写法,也由虎、胃、皿组成,两者氏中都有“虎”字,说明卢氏可能是随虢国东迁的虎贲军军事贵族。
4关于卢氏。卢氏县境,先秦时期,为古虢国莘地,卢氏县志也载“卢氏,上古时期,称莘川地”,说明其旧名是莘,为夏朝贵族封地,而随着虢国东迁改名叫卢氏。出土青铜器中有“卢氏七年”戈,卢氏布,卢氏涅金布币,虢国公族墓地中也出土过国卢金氏铜匜,说明虢国的青铜器铸造业可能是分给卢金氏管理,三门峡附近的虢州、陕州直到宋朝都仍然有铜、铁钱币铸造钱监——虢州朱阳监、虢州在城监、陕州监。其地莘民也与卢氏鬼族通婚,那么能与周人太姒母族通婚的族裔必定。
5卢氏很有可能是周翦商时期的牧誓八国之一的卢国,牧誓八国为“庸国,蜀国、羌国、髳国、微国、卢国、彭国、濮国”,其中卢国、彭国很可能都在今陕西西部,随姜子牙分封到鲁国附近,并在陕西附近留有诸侯大亚作互为内外服,随着西周灭亡,卢国与西虢国一同东迁至三门峡附近作为虢国的附庸。虢灭后变为晋、韩国附庸。在西土的卢氏和彭氏逐渐演变为秦汉后的彭卢戎。
6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韩《倗国及其相关问题》一文中就曾推测,倗伯可能就是史书记载的彭姓后裔,也就是西周牧誓八国之一的彭国,可能彭、卢两个西戎国家都是以Q系为主的族群,义渠戎曾经吞并的彭卢戎在今镇原彭阳和庆阳彭原,正是周祖不窋窜与戎狄之间的不窋城所在地,“ 周王季 伐 西落鬼戎 ,俘二十 翟 王。”似乎也在此附近。彭、卢二国很可能在王季时期投奔周人
7彭国和卢国可能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在甲骨文卜辞中以有倗国,并有亚形族徽,说明倗国受到商人诸侯大亚的册封。





[已注销]
点赞
[已注销]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