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死亡时年龄50岁及以上,生前身高在164.29-164.92cm之间,龋齿严重。人骨呈现轻微的全身性骨关节炎。考古团队确定墓主人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熊元”。
2、具体历史年代史。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为避强秦而迁都寿春,寿春城成为楚国的最后都城。寿春四任楚王中,唯有楚考烈王熊元死亡时年龄在50岁以上,这与武王墩墓主人死亡年龄相符。
3、九室墓首次。“亞”字形,梓木于古代被视作上等木材,以梓木制成的棺木被称为“梓宫”或“梓棺”,通常为帝王等高级别统治者所用。
4、墓中发现的遗骨不是非常完整,但头颅完好。现场的考古勘察发现,武王墩墓室在历史上曾被盗墓者破坏严重,盗墓者把墓主人尸身以及身下灵床一块拖到边室,拖的过程中墓主人尸身散落,现场发现的骨骼分成了几块。
5、从线粒体基因组来看,墓主人的母系来源,可能为古代北方人群。这印证了一段历史记录,“楚顷襄王七年(公元前292年),楚顷襄王从秦国迎娶新妇,秦、楚两国再次和解”。这名被迎娶到楚国的女子,是楚考烈王的妈妈。
6、墓主人的DNA数据已经在做检测,对颅骨扫描建模之后,结合DNA数据,再开展楚王的相貌复原,计划春节后可以陆续开展复原工作,目前正在做基础性的数据工作。
来源:都市快报 上观新闻

Johnny
点赞
山泉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