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者首度证实了西周燕都的位置,80年代找到了燕都最早的主人,90年代廓清了燕都城的范围和规模,21世纪初又进一步完善了遗址信息。
1.燕侯家族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自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不过,其世系并不明确。以往工作中,燕侯及夫人墓葬仅被发掘两座,燕侯墓葬的数量、位置及与其他贵族墓葬的排列关系等关键学术问题均不明。近年来,琉璃河遗址考古发现的成组大型墓葬,确认了燕侯家族墓地。王晶介绍,从这些墓葬可辨识出至少4代燕侯家族,甚至可能有6代。由此不仅可大致推断琉璃河遗址作为燕国都城的延续时间,还为填补燕侯世系空白提供重要考古依据。
2.殷商遗民“姓名‘奂’,职业‘作册’即书记员,性别男,年龄40岁至45岁,籍贯东方,迁入燕国,生活习惯为荤素搭配、饮食稳定,死亡年月在公元前1045年至1010年左右……”王晶将M1902墓主人的生平娓娓道来。作册奂作为一名掌握书写技能的殷商贵族,随周初分封迁入燕都,在饮食、用度、葬俗等方面仍延续着殷商传统和贵族待遇。他在燕国担任重要官职,参与了“太保墉燕”这一历史事件。
还原作册奂的生平,离不开多学科研究的成果。在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中,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人骨考古、有机质残留物分析、铜器溯源、碳十四测年、同位素分析、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等齐上阵,在复原古代社会的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考古工作者除了用多学科分析还原M1902墓主人的故事外,还在城北平民墓地进行了人类全基因组测序,重建了中国首个古代家族树,为研究商周考古所关心的墓葬排列方式、组织结构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是研究古代家族关系、社会结构的重大进展。
“我们通过人类全基因组高分辨率亲缘关系鉴定,建立起一组四代家族树,确认其为父系遗传家族墓地,并发现存在近亲结婚现象。”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宁超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郭京宁表示,这为我们了解当时普通平民家庭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关系,提供了考古学证据。
整理来源:《光明日报》 2025年3月2日 第4版
3.有网友推测是琉璃河西周燕国古人MF21052疑似出自商代攸国。


[已注销]
点赞
智慧仙神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