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是辞书类文学作品,最早收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作品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中文字辞。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儒家要籍——经,被列入《十三经》中。其中“释诂”是解释古代的词,它把古已有之的若干个词类聚在一起,作为被训释词,用一个当时通行的词去解释它们。“释言”是以字作为解释对象,被训释词大多只有一两个。“释训”专门解释描写事物情貌的叠音词或联绵词。尽管作为语文词典来说,它的注释过于笼统,许多条目仅仅是同义词表,但是远在公元前3世纪就能产生出这样的著作,就是在世界词书编纂历史上也堪称第一了。
转的节选这篇文章,是关于林、蒸、天、帝、皇、王、后、辟、公、侯这些字,都是君的含义。林通临,最有利的证据就是馬王堆帛書《周易》,「臨」卦的「臨」寫作「林」,”爲三家之說增一堅強證據。〈臨卦〉的卦象有這樣的解釋: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無疆。」
楚国有个临武君的封君,林和临谐音。或者是直接用含有“君主”之义的林,作为姓氏。楚字上部为林,在上临下,君也。可为林姓起源,备为一说。
转郭鹏飛*《爾雅》〈釋诂〉「林蒸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探析
三、林
「林」作「君」義·見於《詩經》〈小雅·賓之初筵〉「有壬有林」《毛傳〉的解釋,25及《楚辭》〈天問》「伯林雉經」王逸的注解。26這兩個例子經常被學者援引·作爲「林」有「君」義的鐵證。但這二處的「林」若作「君」解·則文意難通·故不少學者力持異議·〈賓之初筵》一例·朱熹(1130-1200)释「林」爲「盛」,”王引之亦持是説,”「林」作「盛大」解已廣爲學者接受;而(天問〉一例·聞一多(1899-1946)《天問疏證》釋「伯林」爲「北林」,29亦足推翻王逸之說。事實上,遍尋先秦典籍·均不見「林」用作「君」的實例·「林」無「君」義可以斷言。「林」既無「君」義·「林·君也」的「林」很可能是一個通假的用法·考「林」、「臨」俱爲力尋切,80上古同屬來母、侵部,1二字具備通假條件。
朱駿聲(1788-1858)《説文通訓定聲》有這樣的説法:
林·〔〔借〕爲臨·《爾雅》《釋诂》:「林·君也」……左定八《傳》:林楚·《公
羊》作臨南。32
清·陸錦燧《讀爾雅日記》云:
……竊疑林乃臨之假借字。左氏定八年《傳》》::「林楚御桓子」,《公羊傅》作臨南」·是林丶臨二字通假之證。《説文》卧部云:「臨,監臨也。」此臨之本
義。君者·在上臨下·故臨得爲君上之稱。
黄侃(1886-1935)亦云:
林字本作臨(《左傳》林楚、《公羊》作臨南)·《詩》〈皇矣·疏):「臨者·以上
臨下之名」·皇侃《論語》〈疏》曰:「臨·謂以高視下也。」
三家之説雷同·但「林」、「臨」通假之例甚少·他們亦只能舉出「林楚」、「臨南」異文互見一例·説服力不強。
今考馬王堆帛書《周易》,「臨」卦的「臨」寫作「林」,”5爲三家之說增一堅強證據。〈臨卦〉的卦象有這樣的解釋: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無疆。」86
〈象傳〉以君子教民保民作「臨」卦的意義·表示「臨」字含有「統治」之義。
「臨」作「統治」解·古籍不乏其例·如《論語》〈雍也〉云:
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37
《左傳》《襄公十三年》:
子囊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毀之?赫赫楚國·而君臨之
這都是「臨」作「統治」義的例證。《爾雅》以「君」釋「臨」·是以「君」作動詞·取其「統治」之意。從「君主」義引申爲「統治」,理路自然·古籍亦有大量例證·如《荀子》〈富國》云:
合天下而君之。
「臨」、「君」二字在這個層面看可說是同義了。然察其用法·二者存在細微差别。「君」的「統治」義因由「君主」直接引申而來·所以在統治的範圍上涵蓋極廣·從整個天下,至百姓黎民,無所不包。就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係而言·上下級的界限十分明確·以突顯其主宰之義。「臨」的「統治」
義由其「監臨」、「臨視」之義引申而來·所以「統治」、「主宰」的意義不若「君」字明顯。因此,「臨」可用於不同的情況·以表示各種自上而下的「主導」形式與内涵。如《國語》〈楚語下》:
夫神以精明臨民者也,故求備物·不求豐大。40
這裏的「臨民」表明鬼神以其精明監臨人民,導其行止。又如《戰國策》〈宋衛策〉:
是勝黄城·則功大名美·内臨其倫。夫在中者惡臨·議其事…。4I
這裏的「内臨其倫」、「惡臨」便有凌駕丶指使之意。再如《韓非子》〈説疑》:
因曰::「舜倡免·禹倡舜·湯放築·武王伐純·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
下譽之……則威足以臨天下·利足以蓋世·天下從之。」4?
這裏的「臨天下」則有「控制」天下之意。除了上下級關係外·「臨」亦可用於同濟之間·如《國語》〈晉語》云:
公曰:「不可與政。我以武與威,是以臨諸侯………。」J 42
這裏的「臨」便有「領導」之意。由此可見「臨」字的「統治」義·強度上比不上「君」·故應用的層面亦與「君」不盡相同·所「臨」的對象既可是上下級關係·亦可是同濟之間·「統治」的程度視乎對象而決定。
從上所言·「臨」的義素可析爲1.對象:統治者;2.地位:最高的階級;3.權力範圍:天下丶别國、同濟。
山西赵家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