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有2支成规模的爆发族,其中一支发轫于2300年前的C孔C-MF1920,另一支爆发于900多年前的Q孔Q-MF30796,此外以O孔为主,但是O孔之间共祖时间大部分超出历史范围。
观察Q孔和C孔分布,Q孔最高频分布于以孔子故乡曲阜为中心的鲁西南,次高频为胶东,除此2地区之外目前没有其它地方测出有Q-MF30796。
C孔分布则广泛得多,但是C孔在山东几乎全是孔仁玉的后代,代号为C-MF1922,共祖时间稍早,大约1100年左右,C-MF1922在山东的分布其实和Q孔分布几乎一模一样,高频于曲阜一带的鲁西南,次高频于胶东,唯一不同的分布是C-MF1922在浙江有分布。
可以看出无论是Q-MF30796还是C-MF1922,溢出能力都非常有限,甚至连鲁北都扩张不到。
孔祥熙是山西晋中市太谷县人,祖上至少明朝已经在太谷,太谷县在太行山以西,按目前测出的Q孔C孔分布,这两支孔氏很难扩散到孔祥熙的老家。Q孔应该能排除,而C孔除了孔仁玉支外,还有非常庞大的人口规模,只是C孔其它支系主体分布在南方,而孔祥熙家族号称祖上是从曲阜外迁的,必然是孔仁玉的后代,和C系南方孔没关系。所以孔祥熙大概率不是这两支,而是孔氏里面的杂牌军O孔。当然,只是推测,孔祥熙家族有后人,需实测为准。
陈
点赞